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shēng

释义:1.“殸”的今字。2.声音;声响。3.指音乐、诗歌。4.指言语。5.善声;名声。6.声势。参见“聲教”。7.口信;消息;传说。8.吟咏;乐歌。9.犹声称;宣布。10.声扬;声张。11.做声;出声。12.使发出声音。13.指汉字的声母。14.指汉字的声调。15.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16.通“馨”。参见“聲香”。馨香。比喻美好的名声。按,朱起凤《辞通》卷九:“馨、声古互通。《诗·唐风·椒聊》章:‘椒聊且,远条且。’传:‘言声之远闻也。’此声字当作‘馨’……是两字古本通用也。”。

拼音

shēng

笔顺

𠃍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基础解释

见“声”。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聲-中華語文大辭典

聲声ㄕㄥshēnɡ1.聲音。[例]~響|風~|腳步~|人~鼎沸。2.發出聲音。[例]不~不響|~東擊西。3.音訊;消息。[例]銷~匿跡∣無~無息。4.宣布;發言。[例]~明|~援。5.名譽;由個人外在行為表現所得到的評價或觀感。[例]~譽∣~望︱名~。6.聲母。漢字字音可分為聲母、韻母及聲調三個部分,如「聲」音「ㄕㄥ shenɡ」,「ㄕ sh」是它的聲母。[例]雙~疊韻∣~韻配合。7.聲調。漢字發音時的高低起伏,如現今注音符號有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與輕聲。[例]~調|平~|四~|去~。8.量詞。用於計算聲音的次數。[例]發出一~大吼。9.姓。

聲 -古漢語常用詞典

shēng
①聲音。《勸學》:“順風而呼,~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②樂曲;樂聲。《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③口音。《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楚~。”④聲稱;宣布;宣揚。《五人墓碑記》:“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義。”⑤名聲;聲譽;聲望。《報任安書》:“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聞鄰國。”⑥宣揚;鼓舞。《子魚論戰》:“金鼓以~氣也。”⑦聲勢;聲氣。《子魚論戰》:“~盛致志,鼓儳也。”⑧表聲音發出的次數。《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ēng

1、[風聲鶴唳]fēng shēng hè lì

东晋 时,秦 主 苻坚 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 淝水,谢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 兵大败,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 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珍 方好,贾蓉 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当正在打算避难出发的前几日,婉珍 才又隐隐地想起了这一位青年。”

2、[風塵之聲]fēng chén zhī shēng

见“风尘之言”。

3、[佶屈聲牙]jí qū shēng yá

佶屈:曲折,不顺畅。聱牙:拗嘴,不顺口。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4、[風聲賤人]fēng shēng jiàn rén

见“风声妇人”。

5、[風聲婦人]fēng shēng fù rén

指营伎。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高燕公 在 淮南 日,任 江扬 宰,有弟收拾一风声妇人为歌姬,在舍。”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公﹞从容谓 牧 曰:‘风声妇人若有顾盼者,可取置之所居,不可夜中独游,或昏夜不虞,奈何?’”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营伎,亦曰风声妇人,取《古文尚书》表厥井里,树之风声之义。”亦作“风声贱人”。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晦辞 于坐间,与官妓 朱良 别,因掩袂大哭。赡 曰:‘此风声贱人,员外何必如此!’”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聲的反义词 聲的近义词 聲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聲能组什么词
  • 聲能组什么词语
  • 聲可以组什么词
  • 聲可以组什么词语
  • 聲字可以组什么词
  • 聲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聲字能组什么词
  • 聲字能组什么词语
  • 聲字开头的成语
  • 聲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