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shān

释义:1.亦作“膻”。2.指羊的气味。3.泛指其他草食动物的气味。参见“羶臊”。4.指肉类食物。5.春天草木所生的气味。6.通“馨”。参见“羶薌”。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薌,通“香”。

组词

羶根 羶慕 羯羶 羶食 羶腥 羶腻 腥臊羶香

拼音

shān

笔顺

丿 丿 𠃍 𠃍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

基础解释

同“膻1”。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羶-中華語文大辭典

羶膻ㄕㄢshān羊身上的臊味。[例]腥~|羊~味。

羶-漢語大字典


shān 《廣韻》式連切,平仙書。元部。
(1)羊的气味。《説文·羴部》:“羴,羊臭也。羶,羴或从亶。”《玉篇·羊部》:“羶,羊脂也,羊氣也。”《廣韻·仙韻》:“羶,羊臭也。”《周禮·天官·内饔》:“羊,泠毛而毳,羶。”賈公彦疏:“泠毛謂毛長也。而毳謂毛别聚結者,此羊肉必羶也。”《晋書·載記序》:“反首衣皮,餐羶飲湩。”《天工開物·乃服·裘》:“胞羔、乳羔,為裘不羶。”
(2)羊油。《玉篇·羊部》:“羶,羊脂也。”唐皮日休《喜鵲》:“棄羶在庭際,雙鵲來摇尾。”
(3)气味。《廣雅·釋器》:“羶,臭也。”《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味酸,其臭羶。”鄭玄注:“木之臭味也。”孔穎達疏:“凡草木所生,其氣羶也。”《吕氏春秋·本味》:“夫三羣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誘注:“草食者,食草木,謂麞鹿之屬,故其臭羶也。”《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未到手内,先聞得油羶之氣。”
(4)令人爱慕的。《莊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明文秉《烈皇小識》:“淮陽素稱羶地,前按曹暹未及半年,贓罰已積十七萬有奇。”《醉醒石》第八回:“軟語能羶意,柔聲更殢心。”
(5)向往,趋附。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璽丞改吏部》:“薄冷局而羶熱地者,可以思矣。”清屈大均《廣東新語·人語·永安諸盗》:“兩處丱開,則豪民往往羶附。”清將伊《論東林黨局》:“東林之盛,虚附者借以遂羶慕之私。”
(6)通“馨(xīn)”。香气。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羴(羶),叚借為馨。”《禮記·郊特牲》:“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鄭玄注:“蕭,薌蒿也。染以脂,含黍稷燒之……羶當為馨,聲之誤也。”王引之述聞:“凡《禮記》馨香字多作羶。《祭義》云‘燔燎羶薌’,又云‘亨孰羶薌’。……則羶為馨之借字甚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ān

1、[羶根]shān gēn

羊及羊肉的别称。宋 惠洪《冷斋夜话·僧赋蒸豚诗》:“僧自言能为诗,公令赋食蒸豚诗,操笔立成:‘……若把羶根来比并,羶根只合喫藤条。’”金 王若虚《答张仲杰书》:“羶根之赐,甚愜老饕。”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儇弄·薛昭纬》:“昭纬 以诗谢曰:‘一楪羶根数十皴,盘中犹自有鲜鳞。’”原注:“羶根,羊肉也。”

2、[腥羶]xīng shān

见“腥膻”。

3、[羶臊]shān sào

1.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 2.引申指肉类食物。元 舒頔《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 3.犹羶腥。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洒 秦 雍,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羶腥”。

4、[羶食]shān shí

指肉类食物。唐 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汗巾束头鬢,羶食熏襟抱。”

5、[膏羶]gāo shān

羊膏。

6、[行羶]xíng shān

比喻德行令人仰慕。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7、[附羶]fù shān

比喻依附恶势力。

8、[白羶]bái shān

药草白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鲜》。

9、[羯羶]jié shān

羊臊气。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10、[羶慕]shān mù

谓心所向往,如蚁之慕羶。语本《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羶也。”明 江盈科《雪涛小说·心高》:“人心羶慕,非名即利。”参见“羶行”。

11、[羶芗]shān xiāng

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羶,通“馨”;薌,通“香”。

12、[焄羶]hūn shān

指腥臊的食品。

13、[羶腻]shān nì

羶腥油腻的食物。唐 白居易《病中早春》诗:“羶腻断来无气力,风痰恼得少心情。”

14、[毳羶]cuì shān

牲畜的腥臊气。借指入侵者。清 单子廉《辛丑感事》诗:“谁将肘腋留梟獍,几见功名洗毳羶?”

15、[羶腥]shān xīng

1.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汉 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 2.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唐 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3.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唐 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宋 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 4.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 汉 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16、[羶荤]shān hūn

指肉类食物。唐 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长安 众富儿,盘饌罗羶荤。不解文字饮,唯能醉红裙。”

17、[羣蚁趋羶]qún yǐ qū shān

见“羣蚁附膻”。

18、[蚁羶鼠腐]yǐ shān shǔ fǔ

蚁集腥羶,鼠甘腐物。比喻趋炎附势、追逐名利。

19、[腥臊羶香]xīng sāo shān xiāng

鸡、犬、羊、牛的各种气味。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羶的反义词 羶的近义词 羶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羶能组什么词
  • 羶能组什么词语
  • 羶可以组什么词
  • 羶可以组什么词语
  • 羶字可以组什么词
  • 羶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羶字能组什么词
  • 羶字能组什么词语
  • 羶字开头的成语
  • 羶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