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qún

释义:1.亦作“群”。2.引申指其他同类动物聚集而成的群。3.指人群或物群。4.种类。5.指同类的人或物。6.朋辈;亲族。7.社会。参见“羣學”。8.犹众人;群众。9.合群;会合。10.众;许多。11.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12.特指羊相聚而成的集体。

组词

拔羣 背羣 成羣 超羣 北羣空 出羣才 出羣器 出羣蹄 拔萃出羣 拔羣出萃 成羣打夥 成羣逐隊 成羣作隊

拼音

qún

笔顺

𠃍 丿 𠃍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ún的字 拼音为qun的字

基础解释

同“群”。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羣-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字部】 羣
★【廣韻】【韻會】【正韻】渠云切【集韻】衢云切,𠀤音帬。【說文】輩也。【玉篇】朋也。【廣韻】隊也。【易·繫辭】物以羣分。【疏】羣黨,共在一處。【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羣謂同門,友也。
◎又【詩·小雅】或羣或友。【傳】獸三爲羣。【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羣謂禽獸共聚也。
◎又【詩·秦風】俴駟孔羣。【鄭箋】孔羣,言和調也。
◎又緹羣,山名。【後漢·五行志】出吳門,望緹羣。
◎又羣羣。【李嘉祐詩】荻花寒漫漫,鷗鳥暮羣羣。
★又【韻補】叶逵員切。【楊方·合歡詩】不見佳人來,但見飛鳥還。飛鳥亦何樂,夕宿自作羣。

羣-中華大字典

1、羣讀音:衢云切,音帬,文韻。釋文:
❶輩也。見《說文》。《段注》:小雅。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犬部曰。羊爲~。犬爲獨。引伸爲凡類聚之偁。
❷會合也。《荀子非十二子》:壹統類而~天下之英傑。
❸朋友也。《禮記檀弓》:吾離~而索居。
 〔注〕:~、謂同門朋友也。
❹親之黨也。《禮記三年問》:因以飾~。
 〔注〕:~、謂親之黨也。
 〔疏〕:~、謂五服之親也。
❺眾也。《禮記祭法》:王爲~姓立社。
❻類也。《周書周祝》:用其則必有~。
❼隊也。見《廣韻》。
❽獸三爲~。見《國語周語》。
 〔注〕:自三以上爲~。〔正字通云。詩小雅或~或友。言禽獸眾多。數不止于三也。周語泥。按三者數之小終。古人言數之多者。往往以三言之。如人三爲眾。女三爲粲。是其例。周語竝非泥〕。
❾孔~。和調也。《詩小戎》:俴駟孔~。
 〔箋〕:孔~。言和調也。
❿緹~。山名。《後漢五行志》:出吳門望緹~。
⓫~學。凡硏究人情理法之學問。謂之~學。亦謂之社會學。
⓬通諸。《左哀六年傳》:寘~公子于萊。《釋文》:~、本作諸。
2、爠釋文:同羣。見《韻會》。
3、群釋文:羣俗字。見《五經文字》。
4、锅釋文:同羣。見《龍龕手鑑》。
5、䭽釋文:同羣。見《篇海類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ún

1、[羣喙]qún huì

众口;众人的议论。详细解释众口;众人的议论。元 刘詵《赠张汉臣游金陵诗》:“大音既寥阔,羣喙何间关。”

2、[羣见]qún jiàn

旧时诸贡举人到阙入对之谓。唐高祖 长寿 二年十月始诏举人元日随物入贡,此贡人群见之始。见 宋 王溥《唐会要》卷七六。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闕,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羣见。”

3、[失羣]shī qún

离群失伍。北周 庾信《秋夜望单飞雁》诗:“失羣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闻一多《孤雁》诗:“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4、[羣丑]qún chǒu

1.众伴侣。《易·渐》:“夫征不復,离羣丑也。”《诗·小雅·吉日》:“升彼大阜,从其羣丑。”郑玄 笺:“丑,众也。田而升大阜,从禽兽之羣众也。” 2.邪恶之众。《后汉书·刘陶传》:“羣丑刑隶,芟刈小民。”《晋书·陶侃传》:“无征不剋,羣丑破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哭》:“城破兵入,扫荡羣丑。” 3.阴阳家认为最凶的方位。《协纪辨方书·义例一》:“《蓬瀛书》曰:‘岁在四孟,太阴与大将军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5、[羣从]qún cóng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晋 陶潜《悲从弟仲德》诗:“礼服名羣从,恩爱若同生。”《晋书·阮咸传》:“羣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睦,则子姪不爱。子姪不爱,则羣从致薄。”唐 杨炯《伯父杨公墓志铭》:“乃率羣从子弟,营别业於 宜神乡 之 望仙里。”

6、[羣伍]qún wǔ

同列;侪类。详细解释同列;侪类。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先生游 柏成 之遐武,混羣伍於鸟兽。”《南史·王神念传》:“尝於 武帝 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驭马往来,冠絶羣伍。”

7、[羣僚]qún liáo

1.亦作"羣寮"。 2.百官。详细解释亦作“群寮”。百官。《汉书·王莽传上》:“羣僚众位,而公宰之。”唐 孙樵《与李谏议行方书》:“於是胶羣僚之口,缚諫官之舌。”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賁羣寮之颊舌。”

8、[鹅羣]é qún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唐 刘长卿《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唐 陆龟蒙《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明 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清 查慎行《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鹅羣帖”。

9、[羣党]qún dǎng

结为朋党的人们。《管子·任法》:“羣党比周,以立其私。”汉 刘向《说苑·君道》:“百吏羣党而多奸。”汉 王充《论衡·谴告》:“恶其随非而与恶人为羣党也。”

10、[羣祀]qún sì

1.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11、[背羣]bèi qún

1.亦作"背群"。 2.背离众人。词语出处亦作“背群”。背离众人。《淮南子·道应训》:“卢敖 与之语曰:‘唯 敖 为背羣离党,穷观於六合之外者,非 敖 而已乎?’”洪深《赵阎王》第六幕:“大家动手,不许一个人单做好人,先杀背群的。”

12、[羣心]qún xīn

众心;众人的心情。更多解释众心;众人的心情。汉 扬雄《法言·五百》:“浑浑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后汉书·朱景王等传论》:“参任则羣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明 杨慎《送杜汝弼之官景陵时有水患》诗:“粒食更须愁众口,簿曹何以答羣心。”

13、[羣爽]qún shuǎng

1.众亡魂。爽精爽。更多解释众亡魂。爽,精爽。前蜀 杜光庭《黄齐助中元黄箓斋词》:“爰假神灯,上纳三光,下照羣爽,经科所重,济护攸先。”

14、[羣俗]qún sú

1.犹群氓。 2.社会风尚。羣俗造句。 3.犹群氓。宋 苏轼《谢雨文》:“自非降灵,大庇羣俗。” 4.社会风尚。梁启超《论尚武》:“羣俗者,冶铸国民之炉火,安见頽废腐败之羣俗而能铸成雄鷙沉毅之国民也。”

15、[羣行]qún háng

1.结队而行。 2.种种事迹。更多解释。 3.结队而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特行者数十里,羣行者二十里也。” 4.种种事迹。明 宋濂《故处州路庆元县儒学教谕张公墓志铭》:“公之子 端臣,件繫羣行为状,来 金华 山居,请 濂 为之铭。”

16、[意羣]yì qún

词语。

17、[败羣]bài qún

危害集体。《汉书·卜式传》:“﹝ 式 ﹞布衣草蹻而牧羊。岁餘,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今復於帘前争役法,辞气不逊,陵上侮下,败羣乱众。”

18、[羣戏]qún xì

百戏。古代的散乐、杂技。《元史·拜住传》:“初,拜住 为太常礼仪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请署字,适在后圃閲羣戏,出稍后,母厉声呵之。”

19、[羣飞]qún fēi

1.齐飞;成群地飞。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三:“鱼龙瀺灂,山鸟羣飞。”晋 潘岳《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 2.喻动乱。《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绎,海水羣飞。”李善 注:“海水,喻万民;羣飞,言乱。”《隋书·炀帝纪上》:“拯羣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北史·尒朱荣传论》:“四海嚣然,已有羣飞之渐。” 3.喻群小。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復,羣飞刺天。”

20、[人羣]rén qún

众人;成群的人。词语出处众人;成群的人。《庄子·天道》:“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羣之道也。”《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方幕府之事殷,谬见择於人羣。”唐 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二:“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羣。”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光脊梁的男子,光腚的小嘎,光脚丫子的老娘们……呼拉呼拉地涌到公路上,汇成一股汹涌的人群的巨流。”

21、[号羣]hào qún

谓禽兽鸣号以求群类。《楚辞·九章·悲回风》:“鸟兽鸣以号羣兮,草苴比而不芳。”

22、[羣会]qún huì

各种事务。《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动摄羣会。”吕向 注:“谓统摄众事也。”

23、[羣务]qún wù

犹庶政。

24、[羣族]qún zú

1.指生存在一起的同类。 2.聚居。更多解释。 3.指生存在一起的同类。唐 刘长卿《山鸜鹆歌》:“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羣族。” 4.聚居。清 恽敬《释蟪蛄》:“蟪蛄大如幺贝,身羽,足深緑色,羣族菅茅中。”

25、[羣儿]qún ér

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上官桀 为 安阳侯,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梁启超《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26、[羣流]qún liú

1.诸河流。 2.犹同辈。更多解释1.诸河流。晋 郭璞《江赋》:“网络羣流,商榷涓澮。”2.犹同辈。宋 姚铉《<唐文粹>序》:“惟 韩吏部 超卓羣流,独高遂古。”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

27、[羣居]qún jū

1.亦作"群居"。 2.众人共处。更多解释亦作“群居”。众人共处。《论语·卫灵公》:“羣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羣居率以私喜怒轩輊人。”朱自清《荷塘月色》:“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8、[穴羣]xué qún

聚众盘据。

29、[辈羣]bèi qún

谓与同辈相提并论。清 姚鼐《祭朱竹君学士文》:“海内万士,於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羣。”

30、[羣豪]qún háo

群英;群雄。羣豪造句群英;群雄。宋 苏轼《中山松醪赋》:“使夫 嵇 阮 之伦,与八仙之羣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

31、[羣辟]qún bì

1.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羣辟造句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孔 传:“六服诸侯,奉承 周 德。”《文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薛综 注:“羣辟,谓王侯、公卿、大夫、士也。”

32、[羣司]qún sī

1.百官。羣司造句百官。《左传·襄公十年》:“庀羣司,闭府库。”《楚辞·王逸<九思·怨上>》:“令尹兮警謷,羣司兮譨譨。”旧注:“羣司,众僚。”《后汉书·明帝纪》:“羣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33、[冠羣]guān qún

超出众人。

34、[逾羣]yú qún

犹超群。

35、[羣憸]qún xiān

1.犹群奸。词语出处犹群奸。宋 叶适《取燕三》:“靖康 之祸,不特羣憸阶乱之所致,而国家之弱势固使之久矣。”

36、[牧羣]mù qún

1.成群的牲畜。词语出处成群的牲畜。《诗·大雅·公刘》“乃造其曹,执豕于牢”汉 郑玄 笺:“公刘 既登堂,负扆而立,羣臣适其牧羣,搏豕於牢中,以为饮酒之殽。”柯兰《游牧者之歌》:“漫天的风雪和他的牧群混然成为一体了。”

37、[羣氓]qún méng

1.众民。更多解释众民。《文选·张协<七命>》:“羣氓反素,时文载郁。”吕向 注:“羣氓,民也。”明 高启《寓感》诗:“蚩蚩此羣氓,几人出其儔。”

38、[羣岛]qún dǎo

亦作“群岛”。海洋中簇聚成群的岛屿。如我国的 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等。

39、[羣愿]qún yuàn

众人的心愿。唐 李峤《百官请不从灵驾表》:“陛下若俯顺羣愿,留抚都人,则其安如此。”

40、[羣室]qún shì

1.春秋时代指都邑中的所有住户。详细解释春秋 时代指都邑中的所有住户。《左传·哀公十一年》:“鲁 之羣室,众於 齐 之兵车。”杜预 注:“羣室,都邑居家。”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羣的反义词 羣的近义词 羣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羣能组什么词
  • 羣能组什么词语
  • 羣可以组什么词
  • 羣可以组什么词语
  • 羣字可以组什么词
  • 羣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羣字能组什么词
  • 羣字能组什么词语
  • 羣字开头的成语
  • 羣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