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
拼音:hǎn
释义:1.稀少;难得。
组词
纳罕 罕见 堪达罕 人迹罕至 罕用 罕达犴 罕有 察罕 罕觏拼音
hǎn笔顺
丶 ㇇ 丿 丶 一 一 丨“㓁”宽度适中,下两点居中竖线两侧。“干”横画平行,上短下长,竖画从中间垂直而下。整体布局宽松,松而不散。
同音字
拼音为hǎn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基础解释
1.稀少:稀~。~见。~闻。~有。人迹~至。 2.姓。详细解释
(古字为爳”。形声。小篆字形,从网,干声。本义: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同本义
爳,网也。《说文》
罕车飞扬。——扬雄《羽猎赋》
毕曰罕车,主弋猎。——《史记·天官书》
又如:罕车(载有猎狩等网具的车;星宿名,毕宿的别名。因毕八星排列如网,故名)
旌旗名
云罕九游。——张衡《东京赋》
又如:罕旗(古代帝王所用的旗帜。旗有九斿,或有九旒);罕毕(古代帝王仪仗之旗)
稀;少
叔发罕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罕见曰闻名。——《礼记·少仪》
盖以罕书也。——《公羊传·桓公六年》
则功筑罕。——《谷梁传·庄公二十九年》
子罕言利。——《论语·子罕》
人之罕至。——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罕物(希罕的、名贵的物品);罕事(少有的事);罕伦(很少能够与之相比);罕闻(很少听说);罕发(很少发生)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罕罕-汉语大词典罕罕稀少貌。
●元刘祁《归潜堂记》卷十四:“矧余志之敻迂兮,了罕罕而畴伍。”
罕罕ㄏㄢˇhǎn1.稀少;難得。[例]稀~∣人跡~至∣世所~見。2.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ǎn
1、[稀罕]xī han
1.稀奇:骆驼在南方是~东西。 2.认为稀奇而喜爱:谁~你那玩意儿 ,我们有的是。 3.稀罕的事物:看~儿 。
2、[罕见]hǎn jiàn
难得见到;很少见到:人迹~。~的奇迹。
3、[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4、[罕有]hǎn yǒu
非惯常的,很少有。
5、[纳罕]nà hǎn
诧异;惊奇:他一看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心里很~。
6、[罕闻]hǎn wén
很少听说。
7、[罕漫]hǎn màn
茫昧不明貌。
8、[罕事]hǎn shì
少有的事。
9、[罕罕]hǎn hǎn
稀少貌。
10、[旌罕]jīng hǎn
旌旗。罕,旗名,帝王所用。
11、[罕父]hǎn fù
复姓。
12、[罕异]hǎn yì
希罕异常。
13、[罕俪]hǎn lì
少有伦比。
14、[枹罕]fú hǎn
古县名、郡名。
15、[罘罕]fú hǎn
泛指罗网。
16、[脩罕]xiū hǎn
枝条长而节少。
17、[罕觏]hǎn gòu
难得遇见。觏(gòu):遇见。
18、[察罕]chá hǎn
蒙古语。指白颜色。
19、[罕稀]hǎn xī
1.稀罕。 2.稀奇,奇怪。
20、[修罕]xiū hǎn
1.同“脩罕”。 2.枝条长而节少。
21、[罕伦]hǎn lún
少有伦比。
22、[罕发]hǎn fā
很少发生。
23、[罕物]hǎn wù
少见之物。《水浒传》第四五回:“押司週年,无甚罕物相送,些少掛麵,几包京枣。”
24、[罕遘]hǎn gòu
难得遇见。
25、[罕俦]hǎn chóu
少可相比。
26、[飞罕]fēi hǎn
高张的鸟网。
27、[罼罕]bì hǎn
1.捕鸟的网。 2.古代帝王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28、[罕车]hǎn chē
1.猎车。 2.星宿名。毕宿的别名。因毕八星排列如网,故名。
29、[罕旗]hǎn qí
古代天子仪仗之旗。
30、[罕罼]hǎn bì
亦作“罕毕”。古代帝王仪仗之旗。
31、[云罕]yún hǎn
旌旗。
32、[米罕]mǐ hǎn
亦作“米哈”。蒙古语音译词。肉。
33、[驻罕]zhù hǎn
指天子出行,车驾暂驻。罕,旌旗名。
34、[可罕]kě hǎn
见“可汗”。
35、[罕毕]hǎn bì
见“罕罼”。
36、[罕用字]hǎn yòng zì
指中文中极少机会用到的字,
37、[堪达罕]kān dá hǎn
驼鹿。
38、[答剌罕]dá là hǎn
蒙古语音译词。原意为自由者、不受管辖者。为 蒙 元 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三四年加封颜子父母妻懿旨碑》:“伯颜 太师 秦王 右丞相,撒敦 答剌罕太傅左丞相,一处商量了。”明 陶宗仪《辍耕录·大军渡河》:“帝欲重旌其功,对曰:‘富与贵悉非所愿,但得自在足矣。’遂封为答剌罕,与五品印,拨三百户以食之。”明 陶宗仪《辍耕录·大军渡河》:“答剌罕译言一国之长,得自由之意,非勋戚不与焉。”
39、[希罕儿]xī hǎn ér
〈方〉指希罕怪异的事物。
40、[萨那罕]sà nà hǎn
金 人丈夫对妻子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