犴
拼音:àn
释义:1.见“狴犴”。①传说中的一种走兽,古代常把它的形象画在牢狱的门上。②借指监狱。2.(Àn)姓。
组词
狴犴 犴户 犴狴 类犴 牢犴 犴圄 犴庭 罕达犴 狂吠狴犴拼音
àn笔顺
丿 ㇁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àn的字 拼音为an的字基础解释
见〔狴犴〕详细解释
〈名〉
产于中国北方的一种野狗,似狐而小,黑喙
犴,胡地野狗也。——《说文》
犴,野狗,似狐,黑喙。——《字林》
古时乡亭的拘留所,后泛指监狱
狱犴不治。——《荀子·宥坐》
又如:犴户(犴庭,犴圄,犴狴,犴狱。皆指监狱);犴讼(狱讼)
另见 hān
〈名〉
即驼鹿 。产于欧洲和亚洲的现存世上最大的一种鹿( Alces alces ),鼻长如骆驼,雄的有角,角上部呈铲形。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等地。亦称“麋”、“犴达罕”、“堪达罕”
另见 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犴-中華語文大辭典犴1ㄢˋàn1.哺乳動物名。一種北方的野狗。形似狐狸,黑嘴,善於看守。2.〈書〉監獄。[例]所至之縣,獄~填滿(《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3.姓。犴2ㄢˋànㄏㄢhān哺乳動物名。形狀像鹿而鼻長如駱駝。雄犴有角,上部呈鏟形。分布於大陸東北及蒙古、蘇聯等地。也作「駝鹿」。
犴-漢語大字典犴
(一)àn ㊀《廣韻》俄寒切,平寒疑。又《集韻》河干切。元部。
同“豻”。北方的一种野狗。《説文·豸部》:“豻,胡地野狗。犴,豻或从犬。”《淮南子·道應》:“玄豹、黄羆、青犴。”高誘注:“犴,胡地野犬也。”明楊慎《古今諺·古諺古語》:“遁關不可復,亡犴不可再。”
㊁《廣韻》五旰切,去翰疑。元部。
(1)古时乡亭的拘留所,后泛指监狱。《集韻·翰韻》:“犴,獄也。”《詩·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獄”唐陸德明釋文:“岸,韋昭注《漢書》同《韓詩》作‘犴’,音同。云:‘鄉亭之繫曰犴;朝廷曰獄。’”《後漢書·崔駰傳》:“所至之縣,獄犴填滿。”唐許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虚犴遷澆,寧因赭服?”明沈鯨《雙珠記·遇赦調邊》:“感謝大老爺恩德,極知幽犴無留繫,更約冥鴻有定居。”又引申为诉讼。《荀子·宥坐》:“獄犴不治,不可刑也。”《晋書·刑法志》:“犴逐情遷,科隨意往。”《新唐書·蔣儼傳》:“訴犴積年不平,前刺史踵以罪去。”
(2)姓。《漢書·文三王傳·梁懷王劉揖》:“元朔中,睢陽人犴反,人辱其父,而與雎陽太守客俱出同車。犴反殺其仇車上,亡去。”顔師古注:“犴,姓;反,名也。”按:《史記·梁孝王世家》作“類犴反”,司馬貞索隱云:“類犴反,人姓名也。”《萬姓統譜·翰韻》:“犴,南北朝犴反,《前梁王傳》睢陽人。”
(二)jiàn 《集韻》居蒐切,去襇見。
逐虎犬。《集韻·襇韻》:“犴,逐虎犬。”
(三)hān
驼鹿。也作“ञ֢\u001D。一种大型的鹿,鼻长如骆驼,雄的有角,角上部呈铲形。产于我国东北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等地。玛拉沁夫《花的草原·旅伴》:“还有那些数不尽的飞禽走兽:黑熊、老虎、野猪、飞龙、恶狼、大犴、狍子、獾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àn
1、[狴犴]bì àn
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古代在牢狱的大门上画着狴犴的头形,后用作监狱的代称。犴(àn)。
2、[犴圄]àn yǔ
监狱。
3、[重犴]zhòng àn
幽深的牢狱。
4、[类犴]lèi àn
复姓。
5、[犴户]àn hù
监狱。
6、[犴狱]àn yù
1.牢狱。 2.指冤狱。
7、[貙犴]chū àn
见“貙豻”。
8、[狱犴]yù àn
亦作“狱豻”。牢狱。
9、[牢犴]láo àn
监狱。犴,狴犴,传说中的兽名,古代常画其形于狱门。
10、[圄犴]yǔ àn
牢狱。
11、[犴庭]àn tíng
监狱。
12、[犴狴]àn bì
监狱。
13、[犴讼]àn sòng
狱讼。
14、[亡犴]wáng àn
越狱。
15、[犴噬]àn shì
喻被捕下狱。
16、[罕达犴]hǎn dá àn
蒙语音译。驼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