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
拼音:tí
释义:1.〈书〉橘红色。2.指军服的颜色,常用以指代武装人员。
组词
缇萦 缇缦 青缇 缇幔 缇绮 缇衣 缇骑 缇幕 缇帷 缇萦救父拼音
tí笔顺
𠃋 𠃋 ㇀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tí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橘红色。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是声。本义:红黄色,丹黄色)
同本义
缇,帛丹黄色。——《说文》
缇,赤也。——《广雅》
缇十重。——《后汉书·应劭传》。注:“赤色缯也。”
赤缇用羊。——《周礼·草人》。注:“縓色也。”
四曰缇齐。——《周礼·酒正》。注:“成而红赤。如今下酒也。”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降帷。——《史记·滑稽列传》
又如:缇衣(指武士的服装。因衣色丹黄而称之);缇帷(橘红色的绢制帐幕);缇齐(酒名。因其色呈橘红而得名);缇骑(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故称之);缇幔(橘红色的帷幕)。特指古代军服的颜色,常用以代指武装人员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汉· 郑玄注:“今时伍伯缇衣,古兵服之遣色。”
橘红色的丝织物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缇(赤色厚缯);缇绣(赤缯与文绣);缇袭(什袭。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
莎草的籽实
细茎有三棱,实在茎端,其色赤缇,故曰缇矣。——《尔雅》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缇-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緹
缇-漢語大字典缇
缇“緹”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í
1、[香缇]xiāng tí
缇本义是橘红色,引申为橘红色的丝织物。香缇形容丝织物带香、橘红色。
2、[缇萦]tí yíng
人名,汉 代孝女。
3、[缇绮]tí qǐ
赤色有花纹的丝织物。古代富贵者所服。
4、[缇籥]tí yuè
古代一种管乐器。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
5、[缇纨]tí wán
赤黄色厚缯与白色细绢。指华丽的衣着。
6、[缇缦]tí màn
见“緹幔”。
7、[缇绣]tí xiù
赤缯与文绣。指高贵丝织品。
8、[缇盎]tí àng
缇齐与盎齐。均酒名。泛指酒。
9、[缇齐]tí qí
酒名。
10、[缇彀]tí gòu
犹缇骑。穿赤色军服执弓弩的骑士。
11、[缇校]tí xiào
指 明 代锦衣卫校尉。
12、[缇衣]tí yī
缇衣(缇衣),.古代武士之服。
13、[缇罽]tí jì
赤黄色的毛织品。指华贵的服饰。
14、[赤缇]chì tí
浅红色。
15、[缇缃]tí xiāng
赤黄色和浅黄色的丝织物。古时常用以作书套或书衣,亦因以指书籍。
16、[缇室]tí shì
古代察候节气之室。该室门户紧闭,密布缇缦,故名。
17、[缇袭]tí xí
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
18、[缇麾]tí huī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19、[缇幢]tí zhuàng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
20、[缇油]tí yóu
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
21、[青缇]qīng tí
指深红色。青色和橘红色融合成的颜色。
22、[缇钥]tí yuè
古代一种管乐器。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
23、[缇幕]tí mù
橘红色的帷幕。
24、[缇帙]tí zhì
1.红布书套。 2.借指书籍。
25、[缇骑]tí qí
1.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称贵官的随从卫队。汉 执金吾下有缇骑二百人。《后汉书·百官志四》:“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骑二百人。”王先谦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説文》:‘緹,帛丹黄色。’盖执金吾骑以此帛为服,故名。”唐 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 明 代锦衣卫校尉,清 代步军衙门番役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緹骑按剑而前。”清 孔尚任《桃花扇·草檄》:“三山街,緹骑狠,骤飞来,似鹰隼。”柯灵《<阿英散文选>序》:“例如题为《流离》的一九二七年日记选……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缇骑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26、[缇紫]tí zǐ
犹朱紫。形容宫室华丽。
27、[缇帅]tí shuài
指 明 代锦衣卫指挥使。
28、[缇帷]tí wéi
橘红色的帐幕。
29、[缇幔]tí màn
亦作“緹縵”。橘红色的帷幕。
30、[缇缯]tí zēng
赤黄色的丝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