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
拼音:wǎn
释义:1.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组词
绾结 绾组 绾束 绾合 绾纳 绾约 绾握 绾角儿 楼揽罗绾 赤绳绾足拼音
wǎn笔顺
𠃋 𠃋 ㇀ 丶 丶 ㇇ 丨 𠃍 一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wǎn的字 拼音为wan的字基础解释
1.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结。把头发~起来。 2.卷(juǎn):~起袖子。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官声。本义:系)
同本义 。
如:绾组(系结组绶);绾结(系结;打结)
盘绕,系结
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向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儒林外史》
又如:绾合(结合,系在一起);绾发(束发,结发。比喻少年);绾髻(束发编结为髻);绾角儿(古时孩童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因以借指童年);绾束(缠缚);绾约(绾束,盘绕成结)
卷起 。
如:绾袖子
系念;挂念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控制 。
如:绾握(掌握);绾摄(掌握,统摄)
总管
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史记》
贯通;联系
北邻乌桓、 夫余,东绾 秽貉、 朝鲜、 真番之利。——《史记》
将物件穿上洞挂起来
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红楼梦》
挽;牵 。
如:绾手(挽手;拉住手);绾合(牵线撮合)
发髻儿或花结儿
一串歌珠清润,绾结玉连环。——宋· 张炎《甘州》
绛色;浅绛色
绾,恶也,绛也。——《说文》。段玉裁改为“恶降也”。注曰:“谓绛色之恶者也。”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绾-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綰
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绾 wǎn
① 动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绛侯~皇帝玺,将兵于北军。” 又:盘结。梅尧臣《桓妬妻》诗:“妾初见主来,~髻下庭隅。” ② 动统管;总揽。《史记·货殖列传》:“东~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史记·张仪列传》:“独擅~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ǎn
1、[绾握]wǎn wò
掌握。《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2、[毂绾]gǔ wǎn
比喻如同车毂一样联络、扼制(各方面)。
3、[绾绾]wǎn wǎn
绾绾一般为古时候女子名。读音:wǎnwǎn形容体态、品德美好。
4、[绾错]wǎn cuò
联结交错。
5、[绾纳]wǎn nà
犹延纳。
6、[绾合]wǎn hé
1.犹言牵线撮合。 2.联结。
7、[钩绾]gōu wǎn
亦作“钩錧”。照应连络。
8、[绾毂]wǎn gǔ
指处于中枢地位,能起控制、扼守作用。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众辐所凑。
9、[绾髻]wǎn jì
亦作“綰结”。谓盘绕发髻。
10、[绾约]wǎn yuē
绾束,盘绕成结。
11、[青绾]qīng wǎn
把头发绾成一个发髻。
12、[绾发]wǎn fà
束发。指年少时。《隋书·儒林传·刘炫》:“余从綰髮以来,迄于白首。”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藩 綰髮读书,授经於 吴郡 通儒 余古农,同宗 艮庭 二先生。”
13、[绾结]wǎn jié
1.系结;打结。 2.见“綰髻”。
14、[绾摄]wǎn shè
词语解释绾摄ㄨㄢˇ ㄕㄜˋ统摄、总管。唐.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公以材智任职忠懃,注意不疑,可以进退海内之士,可以绾摄天下之柄。」
15、[绾组]wǎn zǔ
系结组绶。谓佩挂官印。
16、[绾裤]wǎn kù
卷起裤脚。
17、[牵绾]qiān wǎn
犹牵绊。
18、[绾束]wǎn shù
缠缚。
19、[绾会]wǎn huì
连接会合。
20、[反绾式]fǎn wǎn shì
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
21、[绾角儿]wǎn jué ér
古时孩童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以“綰角儿”借指童年。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须是 李德昌 綰角儿夫妻,怎下的胡行乱做。”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只是那 随何,是喒綰角儿弟兄,他可不该来哄喒。”
22、[赤绳绾足]chì shéng wǎn zú
见“赤绳繫足”。
23、[楼揽罗绾]lóu lǎn luó wǎn
谓包揽张罗。
24、[利绾名牵]lì wǎn míng qiān
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同“利惹名牵”。
25、[绾黄纡紫]wǎn huáng yū zǐ
比喻身为高官,地位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