縿
拼音:shān
释义:1.旌旗的正幅,为旒所着之处。2.见“縿縿”。下垂貌。
组词
縿縿 繿縿拼音
shān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𠃋 丶 𠃋 丶 𠃋 丶 丿 ㇏ 丿 丿 丿同音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古时旌旗的正幅:“素升龙于~”。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縿縿-汉语大词典縿縿下垂貌。
●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诗:“鞶缨骢赳赳,緌佩绣縿縿。”
縿(I)shān
ㄕㄢ
〔《广韵》所衔切,平衔,生。〕
1.旌旗的正幅,为旒所著之处。
●《尔雅·释天》:“纁帛縿。”
郭璞注:“縿,众旒所著。”
●《国语·齐语》“龙旗九旒”
三国吴韦昭注:“龙旗,画交龙于縿也,正幅为縿,旁属为旒。”
2.见“縿縿”。
縿(II)xiāo
ㄒ〡ㄠ
〔《集韵》思邀切,平宵,心。〕
缣帛。
●《礼记·檀弓上》:“布幕,卫也;縿幕,鲁也。”
郑玄注:“縿,缣也。縿,读如绡。”
●《墨子·非乐上》:“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
●清唐甄《潜书·匪更》:“然则陈晦縿裂,已属委弃,取而服之,是谓变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ān
1、[縿縿]shān shān
下垂貌。
2、[繿縿]lán shān
残尽;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