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
拼音:shòu
释义:1.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
组词
绶草 绶带 绶鸡 绶靖 绶囊 艾绶 印绶 绶带鸟 狗带绶 解印绶 绿綟绶 吐绶鸡 蛇盘绶笥 弹冠结绶 金印紫绶 金章紫绶 银印青绶 印累绶若 紫绶金章拼音
shòu笔顺
𠃋 𠃋 ㇀ 丿 丶 丶 丿 丶 ㇇ ㇇ ㇏同音字
拼音为shòu的字 拼音为shou的字基础解释
一种丝带(旧时多作拴印或佩玉之 用)。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受声。本义: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分与等级) 同本义
绶,绂维也。——《说文》
绂谓之绶。——《小尔雅》。按,绶者,组带之大名。
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周礼·幕人》。司农注:“组绶所以系帷也。”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礼记·玉藻》
古者君佩玉,尊卑有序。及秦,以采组连结于繸,谓之绶。——《董巴舆服志》
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汉书·朱买臣传》
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又如:绶带(系印信用的佩带);绶笥(盛印绶的箱箧);绶囊(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绶花(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绶-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綬
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绶 shòu
名丝带。江淹《别赋》:“君结~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又:特指用来系官印勋章的丝带。《世态炎凉》:“守邸怪之,前引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òu
1、[绶带]shòu dài
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有的斜挂在肩上表示某种身份。
2、[印绶]yìn shòu
古代官吏的印和系(jì)印的丝带。
3、[綟绶]lì shòu
即绿綟绶。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用作印绶。《东观汉记·百官表》:“印綬: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建武 元年,復设诸侯王金璽綟綬。”明 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
4、[螭绶]chī shòu
螭纽及系纽的丝带。指官印。
5、[挂绶]guà shòu
谓辞官。綬,系在印纽上的丝带。
6、[卷绶]juàn shòu
卷束绶带。谓官吏辞职。
7、[绶虉]shòu yì
草名。
8、[组绶]zǔ shòu
1.古人佩玉,用以系玉的丝带。 2.借指官爵。
9、[玺绶]xǐ shòu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汉书·高帝纪下》:“使 陆贾 即授璽綬,它 稽首称臣。”《晋书·琅邪王伷传》:“平 吴 之役,率众数万出 涂中,孙晧 奉笺送璽綬,诣 伷 请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王宗弼 ﹞劫迁 蜀 主及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璽綬。”
10、[佩绶]pèi shòu
一种彩色丝带,用来标志身分、等级,或佩系官印、勋章。
11、[勋绶]xūn shòu
某些国家奖给有功勋人员佩戴的丝带。绶(shòu)。
12、[蓝绶]lán shòu
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丝带的不同颜色,标识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蓝绶表示等级较低的官吏。
13、[绶靖]shòu jìng
收复,征服。
14、[锦绶]jǐn shòu
锦制的绶带。
15、[黑绶]hēi shòu
1.黑色绶带。《汉书·百官志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成帝 绥和 元年长相皆黑綬。”《后汉书·滕抚传》:“阴陵 人 徐凤、马勉 等,復寇郡县,杀略吏人,凤 衣絳衣,带黑綬,称‘无上将军’。”明 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带,故用以指级别不高的官吏。《梁书·王僧孺传》:“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皁衣黑綬之役。”唐 王贞白《送马明府归山》诗:“免遭黑綬束,不与白云疎。”
16、[双绶]shuāng shòu
两条绶带。
17、[文绶]wén shòu
彩色丝带。
18、[衣绶]yī shòu
朝服与佩绶。
19、[银绶]yín shòu
犹银青。银印青绶。
20、[冠绶]guān shòu
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
21、[绶笥]shòu sì
盛印绶的箱子。
22、[緑绶]lǜ shòu
见“緑綟綬”。
23、[艾绶]ài shòu
系印纽的绿色丝带。
24、[朱绶]zhū shòu
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系印章、玉佩和帷幕之类。
25、[结绶]jié shòu
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
26、[绶鸡]shòu jī
即吐绶鸡。
27、[绶草]shòu cǎo
多年生矮小草本。夏季开花,花小,白而带紫红色,可供观赏。根茎可入药,能滋阴益气、凉血解毒。
28、[进绶]jìn shòu
进升官阶。绶,丝带,用来系印环或玉佩。古时常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标识官吏的身分和等级。
29、[盭绶]lì shòu
诸侯王佩的印绶。色黄而近绿,因用荩草染制,故名。
30、[解绶]jiě shòu
见“解印綬”。
31、[金绶]jīn shòu
金印紫绶。指代高官。
32、[释绶]shì shòu
犹让位。
33、[槐绶]huái shòu
三公的印绶。
34、[公绶]gōng shòu
指高官显贵。
35、[缨绶]yīng shòu
冠带与印绶。借指官位。
36、[霞绶]xiá shòu
红色的绶带。
37、[黄绶]huáng shòu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唐 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明 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唐 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明 徐渭《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38、[墨绶]mò shòu
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
39、[赤绶]chì shòu
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
40、[桃绶]táo shòu
1.即桃花绶。亦泛指印绶。 2.指桃红色的丝带。 3.指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