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
拼音:mǎng
释义:1.一种蛇,又叫蚺蛇,无毒,身体大,背有黄褐色斑纹,腹白色,常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2.蟒袍的简称。
组词
蟒蛇 蟒缎 蟒服 蟒虺 蟒山 蟒衫 蟒身 蟒绣 金钱蟒拼音
mǎng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一 丨 丨 一 丿 ㇏ 丶 一 丿 丨同音字
拼音为mǎng的字 拼音为mang的字基础解释
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六米,大多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虫,莽声。本义:巨蛇)
同本义 。
如:蟒蛇(又称蚺蛇。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一丈以上,头部长,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黄褐色,有暗色斑点,腹部白色,多产于热带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肉可食,皮可制物);蟒袍(清时皇帝、皇太子有龙袍,其下如皇子、亲王以及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
蟒袍的简称
上面正居中,悬着荣、 宁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红楼梦》
又如:蟒绣(又叫蟒衫,蟒服,蟒衣,即蟒袍;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
1. 蟒 [mǎng]
- 蟒 [mǎng]
(形声。从虫,莽声。本义:巨蛇)
同本义 。
如:蟒蛇(又称蚺蛇。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一丈以上,头部长,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黄褐色,有暗色斑点,腹部白色,多产于热带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肉可食,皮可制物);蟒袍(清时皇帝、皇太子有龙袍,其下如皇子、亲王以及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
蟒袍的简称
上面正居中,悬着荣、 宁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红楼梦》
又如:蟒绣(又叫蟒衫,蟒服,蟒衣,即蟒袍;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蟒-中華語文大辭典蟒蟒ㄇㄤˇmǎnɡ1.爬行動物名。蛇類中最大的一類,無毒,長可達6公尺,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多生活在熱帶近水的森林裡,捕食小動物。2.指蟒袍,明清兩朝大臣的禮服,上面繡有金黃色的蟒,故稱。[例]彩~∣服~腰玉。
蟒-康熙字典蟒
【申集中】【虫字部】 蟒
★【唐韻】模朗切【正韻】母黨切,𠀤音莽。【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𧊇蟲,食葉,《方言》名蟒蟲。
★又【集韻】母梗切,音猛。同蜢。【類篇】蟅蟒,蝗類。【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蟅蟒。 【韻會】作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ǎng
1、[蟒蛇]mǎng shé
一种无毒蛇,体长可达6米,是我国蛇类中最大的。头部长,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黑褐色,有暗色斑点,腹部白色。多生活在热带近水的森林里,捕食蛇、蛙、鼠、鸟等。也叫蚺蛇(ránshé)。
2、[蟒山]mǎng shān
在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水库的主体工程(拦洪大坝)就修在蟒山和汉包山之间。
3、[蟒袍]mǎng páo
明、清时的官服。上面绣有蟒。按蟒的数量、色彩、形状不同区别等级高低。
4、[蟒服]mǎng fú
即蟒袍。
5、[蟒玉]mǎng yù
见“蟒衣玉带”。
6、[赐蟒]cì mǎng
赏赐绣有蟒蛇的袍服。
7、[断蟒]duàn mǎng
断蛇。
8、[蟒身]mǎng shēn
蟒蛇的形状。
9、[素蟒]sù mǎng
白色的蟒袍。
10、[蟒衫]mǎng shān
即蟒袍。
11、[蟒缎]mǎng duàn
织有龙形的锦缎。
12、[热蟒]rè mǎng
见“热莽”。
13、[飞蟒]fēi mǎng
异龙的一种进化,取自原始异虫的基因。
14、[紫蟒]zǐ mǎng
指拱桥中的矢高或者角膜接触镜中的矢高。
15、[蟒绣]mǎng xiù
指蟒袍。
16、[蟒虺]mǎng huī
泛指蛇类。
17、[正蟒纹]zhèng mǎng wén
传统寓意纹样。
18、[金钱蟒]jīn qián mǎng
织有小团龙纹的锦缎。
19、[黑团龙蟒]hēi tuán lóng mǎng
黑色是具有庄重感的中性色。
20、[装蟒吃象]zhuāng mǎng chī xiàng
方言。犹言装洋吃相。
21、[蟒衣玉带]mǎng yī yù dài
古代贵官的服饰。
22、[蟒针疗法]mǎng zhēn liáo fǎ
蟒针是在古代“九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