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拼音:zǐ
释义:1.像茄子的颜色;红和蓝合成的颜色。2.(Zǐ)姓。
组词
紫色 紫红 陈紫 宫紫 齐紫 青紫 左紫 紫饼 紫药水 紫丁香 紫石英 紫雪丹 紫方馆 紫罗兰 鼻青眼紫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大红大紫 紫气东来 佩金带紫 怀金垂紫 金印紫绶 千红万紫拼音
zǐ笔顺
丨 一 丨 ㇀ 丿 乚 𠃋 𠃋 丶 亅 丿 丶上宽下窄。整体安排紧凑。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下部两个撇折平行,竖钩端正,宜短,撇点左右对称。
同音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1.红和蓝合成的颜色:~红。青~。玫瑰~。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糸( mì),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同本义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
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姓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紫-中華語文大辭典紫紫ㄗˇzǐ1.由藍色和紅色合成的顏色。[例]~紅色|~葡萄|~玫瑰花。2.姓。
紫-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紫 zǐ
① 名紫色。《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绮为上襦。” ② 名紫色绶带。《芋老人传》:“或绾黄纡~,或揽辔褰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ǐ
1、[紫色]zǐ sè
紫色,日常生活中是指一种颜色,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受此影响,如今日本王室仍尊崇紫色。这源于中国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但是在明黄成《髹饰录》中则将紫色解释为茶色,雀头等色。所以在古代漆器中,紫色漆器一般指偏为棕色的漆器。另有同名电影《紫色》,书籍《紫色》。
2、[青紫]qīng zǐ
1.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2.发绀。
3、[紫菜]zǐ cài
红藻的一种。藻体呈薄膜状,紫色、褐黄色或褐绿色。生长在浅海潮间带的岩石上。富含蛋白质和碘、磷、钙等物质,可供食用。
4、[姹紫嫣红]chà zǐ yān hóng
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嫣(yān):艳丽。
5、[紫檀]zǐ tán
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黄色,结荚果。木材坚硬,红棕色,木纹美观,可用来做贵重的家具或乐器等。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2.这种植物的木材。
6、[紫金]zǐ jīn
一种珍贵矿物。
7、[紫荆]zǐ jīng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状。早春先叶开花,花红紫色,簇生。庭园内常见栽培。可供观赏和药用。
8、[酱紫]jiàng zǐ
同“绛紫”。
9、[紫苏]zǐ sū
卵形叶,一年生草本,茎叶子实均可入药,方形茎,夏季开淡红色花,有止咳驱痰及利尿之功。
10、[紫微]zǐ wēi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唐 杜甫《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清 厉鹗《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紫微垣”。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张载 注:“紫微,至尊宫,斥京师也。”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3.亦作“紫薇”。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唐 李嘉祐《和张舍人中书宿直》:“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11、[紫阳]zǐ yáng
1.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周穆王时李八百号紫阳真君,汉周义山、宋张伯端俱号紫阳真人。亦用以泛指道士。
12、[紫藤]zǐ téng
落叶藤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多为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藤萝。
13、[紫气]zǐ qì
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瑞样的征兆。
14、[紫竹]zǐ zhú
亚洲的一种小竹,有黑色秆。
15、[紫癜]zǐ diàn
病,多由血小板减少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症状是皮肤、黏膜等内部出血,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痕。
16、[紫铜]zǐ tóng
纯铜,紫红色,所含杂质不超过0.5%,是电和热的良导体。耐腐蚀性好,用来制造电线、冷藏器的零件等。
17、[紫草]zǐ cǎo
一种紫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紫色,叶互生,披针形,金缘,花白色,果实有四分果,粒状,根供染料及药用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紫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宿根,可作药用。)--宋.沈括《梦溪笔谈》
18、[紫花]zǐ huā
淡赭色:~布(一种粗布)。~裤子。
19、[紫衣]zǐ yī
1.紫色衣服。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元 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2.古代公服。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3.借指贵官。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吴塘山,滨临 太湖,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谓之 吴塘门。《鈐记》有云:吴塘 东,吴塘 西,玉兔对金鷄,代代出紫衣。” 4.紫色袈裟。唐 武则天 赐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唐 郑谷《寄献狄右丞》诗:“逐胜偷閒向 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宋 苏轼《答宝月大师书》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师号,近为干得 王詵 駙马奏 瑜 为 海慧大师 文字,更旬日方出。”参阅《释氏要览上·法衣》。
20、[紫塞]zǐ sāi
北方边塞。
21、[紫绀]zǐ gàn
皮肤、黏膜变紫的现象。由血氧不足引起。发生于心力衰竭、肺疾患、缺氧、窒息时,或见于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
22、[紫烟]zǐ yān
1.见“紫烟”。 2.亦作“紫烟”。紫色瑞云。 3.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23、[绛紫]jiàng zǐ
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也作酱紫。
24、[紫陌]zǐ mò
指京师郊野的道路。汉 王粲《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竝征。”唐 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清 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緑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25、[紫霄]zǐ xiāo
1.高空。 2.指帝王所居。
26、[紫菀]zǐ wǎn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椭圆状披针形,边缘的小花呈舌状,蓝紫色,中央的小花两性,呈管状,黄色,瘦果有毛。根和根状茎可入药。
27、[紫雪]zǐ xuě
1.冬季护肤用品。唐 代常于腊日赐群臣。唐 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脂等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金稜合二。” 2.即紫雪丹。参见“紫雪丹”。
28、[紫貂]zǐ diāo
貂的一种,外形像黄鼬,耳朵略呈三角形,毛棕褐色。能爬树,吃野兔、野鼠或鸟类,有时也吃野菜、野果和鱼等。
29、[紫电]zǐ diàn
1.古宝剑名。 2.紫色光芒。形容人目光锐利。 3.祥瑞之光。
30、[紫海]zǐ hǎi
传说中海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敬宗皇帝 寳历 元年,南昌国 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其国有酒山、紫海……紫海水色如烂椹,可以染衣,其龙鱼龟鳖砂石草木,无不紫焉。”
31、[紫葳]zǐ wēi
凌霄花。
32、[紫珠]zǐ zhū
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高约2米;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顶端长渐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背面灰棕色,两面密生暗红色或红色细粒状腺点;聚伞花序;苞片细小,线形;花萼外被星状毛和暗红色腺点,萼齿钝三角形;花冠紫色,花药椭圆形,药隔有暗红色腺点,药室纵裂;子房有毛。果实球形,6-7月开花,8-11月结果。
33、[紫台]zǐ tái
1.道家称神仙所居。 2.犹紫宫。指帝王所居。
34、[紫毫]zǐ háo
一种毛笔,笔锋用深紫色的细而硬的兔毛做成,比羊毫硬。
35、[甲紫]jiǎ zǐ
即龙胆紫。溶液为紫色,通称紫药水。有机染料的一种,也可作药用。
36、[紫楠]zǐ nán
别名:紫金楠、金心楠、金丝楠、紫楠、大叶楠、大叶紫楠、黄心楠、见风消、楠木、牛舌条、枇杷木、山枇杷、石环树、小叶嫩蒲柴、野枇杷、紫金柄、红毛山楠、毛丹。是毛茛目,樟科大灌木至乔木,叶革质,圆锥花序,顶端分枝;花被片近等大,卵形,腺体无柄,子房球形,无毛,花柱通常直,果卵形,花期5-6月;果10-11月成熟。该种是楠属中分布江苏的唯一种,是重点保护物种。
37、[紫荷]zǐ hé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
38、[紫驼]zǐ tuó
1.赤栗色骆驼。 2.指用驼峰作成的珍贵菜肴。
39、[紫摽]zǐ biāo
亦作“紫褾”。摽,通“标”。古代戎服巾帻上的紫色边饰。在军事戒严时佩戴,作为标志。
40、[紫诏]zǐ zhào
见“紫泥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