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
拼音:zī
释义:1.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类。
组词
俸粢 絜粢 粝粢 明粢 粢阿 粢盛 粢粝 粢食 粝粢之食 粢盛既洁拼音
zī笔顺
丶 ㇀ 丿 ㇇ 丿 ㇏ 丶 丿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ī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供祭祀的谷物。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米,次声。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稷,即谷子
粢,稷米也。——《玉篇》
又如:粢粝(粗劣的饭食)
特指祭祀用的谷物 。
如:粢食(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谷类的总称
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国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粢-中華語文大辭典粢粢1ㄗzī1.黍、稷、稻、粱、麥、菰等六種穀物的統稱。2.特指古代供祭祀用的穀物。粢粢2ㄗzīㄘcī參見【粢飯】。
粢 -古漢語常用詞典zī
①古代供祭祀用的穀物。《左傳•桓公六年》:“契~豐盛。”②稻餅。《韓非子•五蠹》:“糲~之食,藜藿之羹。”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ī
1、[絜粢]jié zī
谓谷物清洁。《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杨伯峻 注:“絜,同洁。此言为穀则洁清,在器则丰满。”
2、[粢食]zī shí
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孔颖达 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高诱 注:“毇,细也。”
3、[粢盛]zī chéng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何休 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汉书·文帝纪》:“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宋 吴自牧《梦粱录·明堂差五使执事官》:“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明 徐霖《绣襦记·谋脱金蝉》:“神仙斋供,间腥荤粢盛洁丰。”
4、[粢醍]zī tí
浅红色的清酒。
5、[粢阿]zī ā
一种用江米(糯米)做成的食品。
6、[俸粢]fèng zī
犹俸禄。
7、[粢糲]zī lì
粗劣的饭食。《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张湛 注:“盖谓之麤舂粟麦为粢饼食之。”《史记·李斯列传》:“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司马贞 索隐:“粢者,稷也。糲者,麄粟饭也。”
8、[牲粢]shēng zī
供祭祀用的牲畜和谷物。泛指祭品。
9、[粢粝]zī lì
粗劣的饭食。
10、[明粢]míng zī
亦称“明齍”。亦称“明齐”。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济溲酒。”《礼记·曲礼下》:“稷曰明粢。”孔颖达 疏:“稷,粟也。明,白也。”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惟某年太岁月朔日,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11、[糲粢]lì zī
粗恶的饭食。《韩非子·五蠹》:“﹝ 尧 ﹞糲粢之食,藜藿之羹。”汉 王符《潜夫论·实贡》:“夫説粱饭食肉,有好於面目,而不若糲粢藜烝之可食於口也。”
12、[粝粢]lì zī
粗糙的饭食。
13、[粢糈]zī xǔ
祭神用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