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
拼音:pú
释义:1.古水名,在河南延津、滑县境;所谓桑间濮上,即此。2.见“濮阳”。地名,在河南省。3.姓。
组词
濮阳 濮上 昌濮 濮议 濮竹 濮族 百濮 豪濮 濮上风 濠濮涧 箕濮情 濮上桑间 濮上之音 城濮之战 桑间濮上拼音
pú笔顺
丶 丶 ㇀ 丿 丨 丨 丨 丶 丿 一 丶 丿 一 一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pú的字 拼音为pu的字基础解释
1.濮水,古水名,今河南濮阳从濮水得名。 2.姓。详细解释
古水名
濮,濮水出东郡 濮阳,南入 钜野。——《说文》
桑间濮上之音。——《礼记·乐记》
钓于濮水。——《庄子·秋水》
古州名 。隋开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阳郡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鄄城、范县及河南省濮阳县南部地区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濮-中華語文大辭典濮濮ㄆㄨˊpú1.用於地名:(1)濮水,古水名,在河南(即春秋時桑間濮上之濮)。(2)濮陽,市名,在河南。2.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故居約在今湖南境內。如春秋時有百濮。3.姓。
濮-辞源3【濮】17画 3218·5 pú ㄆㄨˊ 博木切,入,屋韻,幫。屋部。㊀古水名。見“濮水”。㊁我國古代西南地區民族名。殷 周時分布於 江 漢以南,春秋以後漸散布於今 湖南西北部 澧 沅二水流域。以部族繁多,又稱 百濮。書 牧誓:“及 庸 蜀 羌 髳 微 盧 彭 濮人。”㊂姓。相傳 衛大夫食采於 濮,因以爲氏。參閲 通志二七 氏族三 以邑爲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ú
1、[濮鈆]pú qiān
古代极南之国。
2、[濮竹]pú zhú
竹名。
3、[昌濮]chāng pú
见“昌僕”。
4、[濮议]pú yì
宋仁宗 无嗣,死后以 濮安懿王 允让 之子 赵曙 继位,是为 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 二年),诏议崇奉生父 濮王 典礼。侍御史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 及 司马光 等力主称 仁宗 为皇考,濮王 为皇伯,而中书 韩琦、欧阳修 等则主张称 濮王 为皇考。英宗 因立 濮王 园陵,贬 吕诲、吕大防、范纯仁 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清 田雯《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程朱 正论臣所执,今昔 濮 议谁斟量?”
5、[豪濮]háo pú
古代 濠水 和 濮水 的并称。
6、[百濮]bǎi pú
古代称西南少数民族。《左传·文公十六年》:“麇 人率百 濮 聚於 选,将伐 楚。”杜预 注:“百 濮,夷也。”孔颖达 疏:“濮夷 无君长揔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 濮 也。”《逸周书·王会》:“正南,甌邓、桂国、损子、产里、百 濮、九菌。”孔晁 注:“六者南蛮之别名。”唐 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公神道碑》:“一鼓而擒四姓,三战而平百 濮。”
7、[濮族]pú zú
是商周时期的古民族。
8、[遬濮]sù pú
汉 代时 匈奴 部落名。
9、[濮达]pú dá
古代西域国名。
10、[桑濮]sāng pú
见“桑间濮上”。
11、[濮沲]pú duǒ
他称。
12、[箕濮情]jī pú qíng
隐居遁世的情怀。《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摇荡 箕 濮 情,穷年迫忧慄。”李善 注:“箕山,许由 所隐也;濮,濮水,庄周 所钓也。”张铣 注:“言本心将隐,至末年逢乱,为忧惧所迫。”
13、[濮阳姓]pú yáng xìng
以地名命名的复姓。
14、[黑僰濮]hēi bó pú
古代永昌西南山居的濮族部落。
15、[城濮之战]chéng pú zhī zhàn
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晋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曹、卫,楚军北上援救,联合陈、蔡在卫国的城濮(今河南濮城)与晋交战。晋军先“退避三舍”(三十里叫一舍),然后猛击楚军力量薄弱的左、右两翼,大败楚军。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16、[濠濮间想]háo pú jiān xiǎng
《庄子》记有 庄子 与 惠子 同游 濠 梁之上和 庄子 垂钓 濮水 的事。后以“濠濮间想”谓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思绪。
17、[濮上桑间]pú shàng sāng jiān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