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拼音:cè
释义:1.用鞭子驱赶。2.督促;勉励。3.古代写字用的一种狭长而薄的竹片。4.古代的一种文体。也指古代应试者对答政事、经义的文字。5.计划;谋划。6.谋略。
组词
政策 出谋划策 鞭策 走为上策 万全之策 策划 策略 决策 国策 鸵鸟政策拼音
cè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一 丨 𠃌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cè的字 拼音为ce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 4.计谋;办法:上~。献~。束手无~。 5.谋划;筹划:~反。~应。 6.姓。 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 8.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9.拐杖:扶~而行。详细解释
(形声。从竹,朿( 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策略;计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汉· 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治安策》——汉· 贾谊
《教战守策》——宋· 苏轼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卜筮用的蓍草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 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督促;使进步 。
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谋划;策划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策策-辞源3【策策】象聲詞。唐 韓愈 昌黎集一 秋懷詩之一:“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唐 白居易 長慶集六 冬夜詩:“策策窗户前,又聞新雪下。”
策策-汉语大词典策策1.象声词。
●唐韩愈《秋怀诗》之一:“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宋张孝祥《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词:“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
●元麻革《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2.悲戚貌。
●宋叶适《送高仲发》诗:“细君吁久寂,季弟犹长贫,弃我涉远道,策策伤心神。”
3.犹筹策。
●宋洪迈《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è
1、[计策]jì cè
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
2、[对策]duì cè
1.对付的策略或 办法。 2.古代被召见或应考的人对于皇帝所问有关治国策略的回答。
3、[策反]cè fǎn
深入敌对一方的内部,秘密进行鼓动,使敌对一方的人倒戈。
4、[鞭策]biān cè
鞭和策都是赶马前进的工具。现比喻鼓舞、督促、推动人前进。
5、[出谋划策]chū móu huà cè
出主意,定计策。
6、[政策]zhèng cè
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民族~。按~办事。
7、[失策]shī cè
策略上有错误;失算。
8、[策略]cè lüè
1.在政治斗争中,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斗争方式。它是战略的一部分,并服从和服务于战略。 2.泛指善于灵活运用适合当时情况的斗争方式和方法。
9、[决策]jué cè
1.决定战略或策略。 2.决定的战略或策略:正确的~。坚决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
10、[策划]cè huà
筹划;谋划:幕后~。这部影片怎么个拍法,请你来~一下。
11、[献策]xiàn cè
献计。
12、[国策]guó cè
国家的基本政策。
13、[良策]liáng cè
高明的计策;好的办法:别无~。
14、[上策]shàng cè
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15、[策应]cè yìng
作战中与友军互相呼应配合。也指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队友之间的互相配合。
16、[策马]cè mǎ
用马刺抽打马。
17、[策动]cè dòng
策划鼓动:~政变。
18、[下策]xià cè
指不高明的策略或办法。
19、[中策]zhōng cè
不及上策而胜过下策的计策或办法。
20、[天策]tiān cè
1.星名。《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 注:“天策,傅説星。”孔颖达 疏:“傅説,殷高宗 之相,死而託神於此星,故名。” 2.帝王的谋略。北周 庾信《奉和平邺应诏》:“天策引神兵,风飞扫 鄴城。”北周 庾信《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沉雄内断,不劳谋於 力牧;天策勇决,无待问於 容成。”隋 薛道衡《隋高祖颂》:“运天策于帷扆,播神威于沙朔。” 3.名号。唐高祖 武德 四年,加封 李世民 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21、[策论]cè lùn
封建时代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采用维新运动者的主张,废八股,用策论作为科举的一个项目。
22、[驱策]qū cè
用鞭子赶;驱使。
23、[策士]cè shì
封建时代投靠君主或公卿为其划策的人,后来泛指有谋略的人。
24、[警策]jǐng cè
1.谓以鞭策马。 2.引申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奋。 3.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
25、[善策]shàn cè
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东平王 苍 辟为西曹掾,数諫 苍,多善策。”清 林则徐《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 金城公主(七○九年嫁到 吐蕃),和 赞普 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26、[奇策]qí cè
神奇的计策。
27、[策励]cè lì
督促勉励:时刻~自己。
28、[策问]cè wèn
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
29、[方策]fāng cè
1.谋略。 2.典籍。
30、[玄策]xuán cè
神妙的谋略。
31、[妙策]miào cè
非常高明的计谋、想法(智拟妙策)
32、[龟策]guī cè
1.龟甲和蓍草。古代占卜之具。 2.指占卜之人。
33、[策数]cè shù
卜筮术数。
34、[策绥]cè suí
指驾车马之具。策,马鞭;绥,登车拉手之绳索。
35、[策厉]cè lì
督促勉励。
36、[策蹇]cè jiǎn
见“策蹇驴”。
37、[几策]jǐ cè
1.机谋。 2.宋代一种奏议的文体。如苏洵有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参阅宋苏洵《嘉祐集》卷一。
38、[策拜]cè bài
谓帝王以策书命官。
39、[关策]guān cè
陈说计策。
40、[吁策]yù cè
1.同“訏策”。 2.大计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