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拼音:zhú
释义:1.竹子,常绿植物,种类很多。茎圆柱形,有节,中空,质地坚硬。嫩芽叫竹笋,可以吃。茎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2.指萧、笛一类竹制管乐器。3.(Zhú)姓。
组词
爆竹 竹林 竹子 竹竿 竹笋 竹筒 竹篮 毛竹 竹叶 翠竹 竹叶青 敲竹杠 湘妃竹 凤尾竹 竹笆篾 竹板书 观音竹 夹竹桃 竹报平安 竹柏异心 竹苞松茂 竹帛之功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势如破竹 罄竹难书 青梅竹马拼音
zhú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一 亅左窄右宽,左短右长。两撇平行,两横相对;竖与竖钩端正,距离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zhú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竹-中華語文大辭典竹ㄓㄨˊzhú1.植物名。多年生禾本。莖中空,有節。種類很多,有毛竹、淡竹、紫竹等。莖可用來建造房屋、製造器具、造紙等。嫩芽叫竹筍,是鮮美食物。通稱「竹子」。2.指簫、笛等竹製管樂器。[例]品~調弦︱金、石、絲、~,樂之器也。3.八音之一。參見【八音】。4.姓。5.二一四部首之一。
竹-中草药辞典【读音】zhú
【繁体】竹
竹<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竹简]〈古〉用来写字的竹片:怀抱~简。
⒋[竹帛]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