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
拼音:sǒng
释义:1.肃敬的样子。2.同“悚”。3.同“耸”。
组词
崇竦 高竦 恐竦 倾竦 神竦心惕 竦魂骇目 毛骨竦然 怗怗竦竦 危言竦论 竦然起敬 竦身一摇 战竦而却拼音
sǒng笔顺
丶 一 丶 丿 ㇀ 一 丨 𠃍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sǒng的字 拼音为song的字基础解释
1.恭敬。 2.同“悚”。 3.同“耸”。详细解释
(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同本义
竦,敬也。——《说文》。段注:“敬者,肃也。”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竦然(肃然起敬的样子);竦听(肃然敬听);竦立(恭敬的站着);竦敬(肃然起敬);竦惧(肃立惶恐)
(企立,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
寡人将竦意而览焉。——《汉书·东方朔传》
竦余身而顺止兮。——《后汉书·张衡传》
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汉书·韩王信传》
夫临搏而企竦,闻乐而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文选·曹植·求自试表》
又如:竦首(抬头);竦企(引领举踵以待);竦耳(竖起耳朵)
耸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竦杰(高高地耸立);竦立(竖立);竦峙(耸立,高耸峙立);竦拔(高耸挺拔);竦峭(高峻;陡峭);竦竦(高耸貌);竦垒(耸立叠起);竦石(耸立的石头);竦秀(挺拔秀丽;庄重文雅)
通“耸”。往上跳
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淮南子·道应》
举戈林竦,挥锋电灭。——《文选·木华·海赋》
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为了忘却的纪念》
又如:竦身(耸身。纵身向上跳);竦辔(纵辔。谓骑马)
振动;振作
夫周 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汉书》
又如:竦神(振作精神);竦健(振奋强健);竦动(抖动;震动)
执;握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
又如:竦剑(仗剑;持剑)
通“悚”。恐惧
竦,惧也。——《尔雅·释诂》
不戁(nǎn恐惧)不竦,百禄是总。——《诗·商颂·长发》
弃甲负弩,战竦而却。——《韩非子·初见秦》
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书·李广传》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鲁迅《药》
即拜(班)伯 为定襄太守, 定襄闻 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汉书·叙传》
又如:竦息(恐惧不安的样子);竦动(惊动);竦然(惊惧的样子)
通“怂”。劝戒 。
如:竦耸(怂恿);竦戎(劝戒戎人)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竦竦-汉语大词典竦竦1.高耸貌。
●南朝宋鲍照《绍古辞》:“瑟瑟凉海风,竦竦寒山木。”
●唐韩愈《答张彻》诗:“缘云竹竦竦,失路麻冥冥。”
2.耸动貌;颤抖貌。
●宋梅尧臣《送郭功甫还青山》诗:“来何迟迟去何勇,羸马寒童肩竦竦。”
●刘半农《饿》诗:“他真饿了!--饿得他的呼吸,也不平均了;饿得他全身的筋肉,竦竦的发抖!”
竦ㄙㄨㄥˇsǒnɡ1.〈書〉恭敬。[例]~慕|高行傾~。2.〈書〉恐懼;驚懼。通「悚」。[例]群臣~懼。3.〈書〉往上跳。通「聳」。[例]~身入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ǒng
1、[竦秀]sǒng xiù
1.挺拔秀丽。 2.庄重文雅。
2、[竦抃]sǒng biàn
跳跃鼓掌。犹言欢欣鼓舞。
3、[战竦]zhàn sǒng
亦作“战悚”。形容因害怕而发抖。
4、[竦戎]sǒng róng
谓劝戒戎人。竦,通“怂”。《汉书·扬雄传下》:“迺时以有年出兵,整舆竦戎,振师 五柞,习马 长杨。”颜师古 注:“竦,劝也。”《文选·扬雄<长杨赋>》载此文,李善 注曰:“《方言》曰:‘西秦 之间相劝曰耸。’竦与耸古字通。”吕延济 注:“言我向时以有年出兵者,将以整车舆劝戎虏也。”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竦,叚借为耸,实为怂。”
5、[悸竦]jì sǒng
见“悸悚”。
6、[抗竦]kàng sǒng
高傲,倨傲。
7、[乔竦]qiáo sǒng
高耸。竦,通“耸”。
8、[竦息]sǒng xī
谓因恐惧而屏息。《汉书·叙传上》:“定襄 闻 伯 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三国 魏 曹植《陈审举表》:“臣诚竦息,不遑寧处。”《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恪 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更罢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明 归有光《怀竹说》:“竦息顾虑,择地而蹈,将不能以一日自安。”
9、[崇竦]chóng sǒng
高耸。
10、[企竦]qǐ sǒng
举踵而立,形容看得出神。
11、[竦眙]sǒng yí
惊视。
12、[森竦]sēn sǒng
1.耸立,挺立。 2.指因恐怖等而毛发耸立。
13、[奋竦]fèn sǒng
振奋而起。
14、[竦竦]sǒng sǒng
1.高耸貌。 2.耸动貌;颤抖貌。
15、[钦竦]qīn sǒng
肃然起敬。
16、[竦动]sǒng dòng
惊动;震动。
17、[竦垒]sǒng lěi
耸立迭起。
18、[竦詟]sǒng zhé
担忧;惊惧。
19、[竦讋]sǒng zhé
担忧;惊惧。南朝 梁元帝《为东宫荐石门侯启》:“以人废言,诚增竦讋。”
20、[警竦]jǐng sǒng
谓令人警觉戒惧。
21、[竦肩]sǒng jiān
耸肩。表示震惊。竦,通“耸”。
22、[祗竦]zhī sǒng
恭敬惶恐。
23、[杰竦]jié sǒng
高耸。
24、[竦斯]sǒng sī
传说中的人面神鸟名。
25、[竦论]sǒng lùn
耸人听闻的议论。
26、[竦辔]sǒng pèi
纵辔。谓骑马。
27、[竦心]sǒng xīn
谨慎小心。
28、[竦耳]sǒng ěr
竖起耳朵。
29、[孤竦]gū sǒng
同“孤耸”。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沣水》:“高峰孤竦,素壁千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水出 雩都 县,导源西北流,逕 金鷄石,其石孤竦临川。”参见“孤耸”。
30、[倾竦]qīng sǒng
见“倾悚”。
31、[高竦]gāo sǒng
1.高耸,矗立。 2.高度高。
32、[竦身]sǒng shēn
耸身,纵身向上跳。竦,通“耸”。
33、[竦慕]sǒng mù
感动敬慕。
34、[竦竣]sǒng jùn
严正耿直。
35、[竦爽]sǒng shuǎng
飒爽。豪迈矫健。
36、[竦拔]sǒng bá
高耸挺拔。
37、[竦淅]sǒng xī
颤抖。
38、[竦服]sǒng fú
慑伏;敬佩。《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太皇太后諭旨:‘天意不顺,宜罢宴。’众皆竦服。”明 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孙小溪书》:“辱手翰。以忠耿自誓,无任竦服。”
39、[竦峭]sǒng qiào
高峻;陡峭。
40、[竦诮]sǒng qiào
争相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