恧
拼音:nǜ
释义:1.〈书〉惭愧。
组词
惭恧 恧恧 哽恧 渐恧 愧恧 恧缩 退恧 中恧 羞恧拼音
nǜ笔顺
一 丿 丨 𠃌 丨 丨 丶 ㇂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nǜ的字 拼音为nyu的字基础解释
惭愧:惭~。详细解释
自愧
恧,惭也。从心,而声。——《说文》
山之东西,自愧曰恧。——《方言六》
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后汉书·张衡传》
处之不惭恧。——《汉书·王莽传上》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嵇康《幽愤歌》
又如:恧颜(惭愧);恧步(惶愧却步);恧怩(惭愧忸怩);恧恧(惭愧的样子);恧然(惭愧的样子);恧缩(惭愧而畏缩)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恧恧-汉语大词典恧恧惭愧貌。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
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虽云利贤,能不恧恧!”
恧恧ㄋㄩˋnǜ〈書〉慚愧。[例]言語譎詭,令臣縮~(唐‧柳宗元〈乞巧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ǜ
1、[内恧]nèi nǜ
内心感到渐愧。
2、[懦恧]nuò nǜ
软弱。
3、[缩恧]suō nǜ
谓畏缩而惭愧。唐 柳宗元《乞巧文》:“叩稽匍匐,言语譎诡;令臣缩恧,彼则大喜。”清 钱谦益《陈孟孺七十序》:“﹝余﹞浸淫二十年,始自悔其少作,尽抹去之,以庶几求当於作者之旨,字鉥句劌,缩恧不能出。”
4、[退恧]tuì nǜ
退缩。
5、[恧怩]nǜ ní
惭愧忸怩。南朝 宋 鲍照《代贫贱愁苦行》:“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6、[愧恧]kuì nǜ
惭愧。《宋书·张畅传》:“道民 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宋 司马光《为庞相公让官表》:“是用夙宵愧恧,寤寐兢忧。”清 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鲁迅《彷徨·伤逝》:“后来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
7、[哽恧]gěng nǜ
谓悲伤而惭愧。
8、[恧懦]nǜ nuò
因做错事而感愧疚,令面对该出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变得犹豫不决,怕一错再错。
9、[恧恧]nǜ nǜ
惭愧貌。
10、[中恧]zhōng nǜ
内心惭愧。
11、[羞恧]xiū nǜ
羞惭。
12、[惭恧]cán nǜ
亦作“慙恧”。羞惭。
13、[媿恧]kuì nǜ
羞愧。
14、[恧缩]nǜ suō
1.惭愧而畏缩。《新唐书·李石传》:“石 徐谓曰:‘乱京师者 训 注 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 等恧缩不得对。” 2.犹忸怩。清 黄宗羲《胡子藏院本序》:“余外舅 叶六桐 先生,工於填词,尝言语入要紧处,不可著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若於此一恧缩打扮,便涉分该婆婆,犹作新妇少年,正不入老眼也。”
15、[鞠恧]jū nǜ
谓弯着身子,低声下气。
16、[渐恧]jiàn nǜ
犹惭愧。渐,用同“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傅 面颈发赤,渐恧不语,回顾 正彦。”清 昭槤《啸亭杂录·友爱昆仲》:“王渐恧病发,上往视疾,执手痛曰:‘朕以汝年少,故稍如拭拂以格汝性,何期汝愧恧之若此?’”沈从文《一个女剧员的生活》:“女人们心中都有所渐恧,而拍掌遮掩了自己的弱点。”
17、[竦恧]sǒng nǜ
恐惧惭愧。
18、[恧步]nǜ bù
惶愧却步。
19、[悚恧]sǒng nǜ
惶恐惭愧。南朝 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曹丕 从征之赋,刘坦 游侍之谈,曾无连类。伏兼悚恧,不胜喜悦之情。
20、[恧然]nǜ rán
惭愧貌。汉 桓宽《盐铁论·杂论》:“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二君勤勤援引 汉高 河山之誓,孤用恧然。”《旧唐书·白居易传》:“日者闻亲友间説,礼、吏部举选人,多以僕私试赋判为準的。其餘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僕恧然自愧,不之信也。”洪深《申屠氏》第五本:“吴用 ……不觉夸口道:‘大哥铁骨钢筋,须在一刀一枪寻出路,不可酒色。’方六一 听了恧然。”
21、[凊恧]qìng nǜ
1.羞愤。 2.凉而渐羞。 3.寂静而自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