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
拼音:chà
释义:1.山脉、河流、道路等由主干分出来的。2.转移话题。3.互相错开时间,避免冲突。4.方言,(嗓音)失常。5.(~子、~儿)乱子,事故。6.离开原来的方向而偏到一边儿。
组词
岔开 打岔 岔子 道岔 岔口 岔路 岔道 岔事 岔曲 分岔 岔道儿 岔道口 出岔子 岔路口 找岔儿 话岔儿 三岔路 隔三岔五 三岔路口拼音
chà笔顺
丿 ㇏ 𠃌 丿 丨 ㇄ 丨同音字
拼音为chà的字 拼音为cha的字基础解释
1.山脉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道。~子。大沟小~。 2.转移话题,未按原来的方向行进而偏到一边:打~。走~了。 3.互相让开或调换: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开。 4.方言,嗓音失常:~调(diào)。详细解释
(会意。从山,从分。本义:山脉分岐的地方)
山脉或道路分岐的地方 。
如:岔路口
在活动过程出的麻烦事 。
如:放心吧,出不了岔
乱子,事故 。
如:岔头(岔子;差错);他开车从未出过岔
错开 。
如:把两个会岔开
转移主题 。
如:两人正要争吵时,我给岔开了
在他人谈话中插话 。
如:岔断(打断他人的讲话);拿话岔开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岔-中華語文大辭典岔ㄔㄚˋchà1.分歧的地方。[例]~路|~流|三~路。2.打斷(別人說話)或轉移(話題)。[例]打~|把話~開。3.意外;差錯。[例]出~。4.偏差;矛盾。[例]這句話就說~了。5.錯開。[例]他把兩場會議的時間~開。6.離開原來方向,偏到另一邊。[例]車子~到小路上去了。
岔-漢語大字典岔
chà 《字彙補》丑亞切。
(1)分歧的;由主干分出来的(山脉、河道、道路)。如:山岔;岔流;三岔路。明方以智《通雅·諺原》:“山岐曰岔。”《字彙補·山部》:“岔,三分路也。”《水滸全傳》第六回:“到一個三岔路口。”
(2)打岔;转移话题。《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襲人見他説話造次,連忙岔道:‘媽媽,你乏了,坐坐喫茶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這個岔一打,大家又重新笑起來。”
(3)错开;互相让开。如:把两个会议的时间岔开;岔开地点使两门课同时进行讲授。
(4)差错。如:岔儿;岔子。《紅樓夢》第六十一回:“這話岔了。”
(5)(声音)失常。《紅樓夢》第八十二回:“(紫鵑)説着這句話時,心中一酸,那眼淚直流下來,聲兒早已岔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à
1、[岔道]chà dào
1.岔路。 2.歧路。
2、[岔路]chà lù
分岔的道路:~口。过了石桥,有一条到刘庄的~。也说岔道儿。
3、[分岔]fēn chà
适用于能比作树木长出枝条的任何发展或伸出物,也适用于能比作树干的主岔的某种分裂的生长物。
4、[岔气]chà qì
指呼吸时两肋觉得不舒服或疼痛。
5、[岔口]chà kǒu
道路分岔的地方:往前走,碰到~向右拐。
6、[岔开]chà kāi
离开原来的主题。
7、[岔子]chà zi
1.岔路。 2.事故;错误:你放心吧,出不了~。
8、[道岔]dào chà
1.从道路干路分出的岔路。 2.使列车由一组轨道转到另一组轨道上去的装置。
9、[打岔]dǎ chà
打断别人的说话或工作:你别~,听我说下去。他在那儿做功课,你别跟他~。
10、[衣岔]yī chà
衣服两旁开衩的地方。
11、[岔事]chà shì
意外事故。
12、[岔出]chà chū
1.离开。 2.意外地出现。
13、[过岔]guò chà
指火车通过道岔。
14、[眼岔]yǎn chà
看错;认错:刚才看见的不是蝎子,是我~了。
15、[袴岔]kù chà
亦作“裤岔”。裤衩。
16、[交岔]jiāo chà
交叉。
17、[岔断]chà duàn
打断他人的讲话。
18、[嘴岔]zuǐ chà
〈方〉嘴角。也叫嘴岔子。
19、[跌岔]diē chà
谓走路时中途停顿弯向另一岔路。
20、[岔曲]chà qǔ
曲艺名。始于 清 乾隆 时,为从征 金川 的 文小槎 所创小段曲,用于单弦开始前演唱,初流行于北方。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或滑稽嘲弄。唱时用八角鼓,故又名八角鼓曲。
21、[岔流]chà liú
从河流干流的下游分出的流入海洋或湖泊的河道。也作汊流。
22、[话岔儿]huà chà ér
话头,说话的头绪。
23、[里岔黑]lǐ chà hēi
里岔黑猪是山东省优良地方猪种。
24、[隔三岔五]gé sān chà wǔ
同“隔三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