稴
拼音:xián
释义:1.籼稻。米粒烧煮后较松散,不相黏着。
拼音
xián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丶 丿 一 𠃍 一 一 丨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xiá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基础解释
不黏的稻,即籼稻。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稴-漢語大字典稴
《説文》:“稴,稻不黏者。从禾,兼聲。讀若風廉之廉。”
(一)xián 《廣韻》户兼切,平添匣。又力兼切,胡讒切。談部。
不黏的稻,即籼稻。《説文·禾部》:“稴,稻不黏者。”段玉裁注:“稻有不黏者,則稴是也。今俗通謂不黏者為秈米,《集韻》、《類篇》皆云《方言》江南呼稉為秈。亦作籼、作粞。按:《説文》、《玉篇》皆有稴無秈,蓋秈即稴字,音變而字異耳。”《佛説長阿含經》卷八:“或食麻米,或食稴稻。”按:“稴”,宋、元、明本作“ॠƢ\u001D。
(二)jiān 《集韻》堅嫌切,平沾見。
青稻白米。《集韻·沾韻》:“稴,青稻白米。”《廣羣芳譜·穀譜二》:“稻,《風土記》:稴,稻之青穟,米皆青白也。”
(三)liàn 《廣韻》力店切,去㮇來。
〔稴䆎〕也作“稴穇”。禾不结实。《集韻·栝韻》:“稴,稴䆎,禾不實貌。”《集韻·銜韻》:“穇,稴穇,禾穗不實。”《齊民要術·大小麥》:“小麥宜下田。歌曰:‘高田種小麥,稴穇不成穗。’”
(四)liǎn 《廣韻》力忝切,上忝來。
禾稀。《廣韻·忝韻》:“稴,禾稀。”
1、稴讀音:勒兼切,音鬑,賢兼切,音嫌,堅嫌切,音兼,鹽韻。胡讒切,音咸,咸韻。歷店切,音㝺,豔韻。盧忝切,音溓,琰韻。釋文:
❶稻不黏者。讀若風廉之廉。見《說文》。《段注》:凡穀皆有黏者。有不黏者。秫則稷之黏者也。穄則黍之不黏者也。稻有不黏者。則~是也。今俗通謂不黏者爲秈米。集韻類篇皆云。方言江南呼稉爲秈。亦作籼、作粞。按說文、玉篇。皆有~無秈。蓋秈卽~字。音變而字異耳。風廉、疑當同食部作風溓。
❷靑稻白米。見《集韻》。
〔按風土記云。~、稻之靑穟〕。
2、稴讀音:歷店切,音㝺,豔韻。釋文:~䆎。禾不實皃。見《類篇》。
3、稴讀音:離鹽切,音廉,鹽韻。釋文:~䆎。艸不實。見《集韻》。
4、啩讀音:力兼切,音廉,鹽韻。釋文:芳氣也。見《字彙》。
5、䆂釋文:稴或字。見《集韻》。
6、粳讀音:胡讒切,音咸,咸韻。兼嫌切,音兼,賢兼切,音嫌,鹽韻。釋文:
❶赤黍。見《玉篇》。
❷稴或字《集韻》:稴。稻不黏者。一曰靑稻白米。或从米。
〔按玉篇。~、亦稴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án
1、[稴穇]xián shān
禾穗空而不实。亦用来形容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