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
拼音:zū
释义:1.租用,付钱在约定期内使用别人的东西。2.出租所收取或租用所支付的钱或实物。3.出租。4.旧时指田赋。5.(Zū)姓。
组词
租界 租赁 收租 租约 租户 转租 包租 上打租 租借地 逋租国 催租瘢 衣租食税 食租衣税 租房一代 封建地租 床位出租 租地农民 出租汽车拼音
zū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丨 𠃍 一 一 一左长右短。“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且”框形端正,宽度适中,横画均匀,底横宜长。
同音字
拼音为zū的字 拼音为zu的字基础解释
1.出代价借用:~照相机。 2.把东西借给别人而收取一定的金钱或实物:把车子~给乘客。 3.出租收取的金钱或实物:收~。房~。 4.旧指田赋:~税。详细解释
(形声。从禾,且( jū)声。从禾,与谷物有关。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
同本义
租,田赋也。——《说文》
租,税也。——《广雅》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急就篇》
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管子·国蓄》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
县官急索租。——唐· 杜甫《兵车行》
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租更(指田赋和践更的钱);租委(输纳的田赋);租刍(田赋);租输(上缴的田赋);租限(旧时地主规定佃户交租的期限)
赋税
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管子》
李牧为 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响士。——《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春秋》
又如:租入(缴纳的赋税);租民(纳税的人);租车(输纳租赋的车辆);租责(所欠赋税)
租赁;租用
租户于主有连姻。——《宋史·刘宰传》
又如:租头(租金,租钱);租摺(租约);租费(又叫“租金”,“租银”)租种(承租他人的土地来耕种)
征收租税
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辽史·食货志》
积聚
予所蓄租,予口卒暗。——《诗·豳风·鸱鴞》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租-中華語文大辭典租ㄗㄨzū1.舊指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徵收的土地稅,即田賦;泛指賦稅。[例]~稅︱~賦。2.承租。以交付租金和按期歸還為條件,使用別人的土地、房屋或其他實物。[例]~幾畝地|~三間房︱~輛汽車。3.出租。以收取租金和按期收回為條件,讓別人在一定時間內使用自己的土地、房屋或其他實物。[例]把地~出去︱把房子~出去︱把汽車~出去。4.承租者交付或出租者收取的錢或實物。[例]收~︱交~︱房~|月~。5.★姓。
租-漢語大字典租
《説文》:“租,田賦也。从禾,且聲。”
(一)zū 《廣韻》則吾切,平模精。魚部。
(1)田赋。《説文·禾部》:“租,田賦也。”《急就篇》:“種樹收歛賦税租。”顔師古注:“歛財曰賦,歛穀曰税,田税曰租。”《管子·國蓄》:“租籍者,所以彊求也。租税者,所慮而請也。”尹知章注:“在工商曰租籍,在農曰租税。”《漢書·文帝紀》:“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唐杜甫《兵車行》:“縣官急索租,租税從何出。”《新唐書·食貨志》:“凡授田者,丁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
(2)税。《廣雅·釋詁二》:“租,税也。”《管子·治國》:“關市之租,府庫之徵,粟什一。”《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司馬貞索隱:“案:謂軍中立市,市有税,税即租也。”宋柳永《煮海歌》:“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3)征收租税。《禮記·玉藻》:“關梁不租。”孔穎達疏:“租謂課税。”《史記·六國年表》:“秦簡公七年,塹洛,城重泉。初租禾。”《遼史·食貨志上》:“募民耕灤河曠地,十年始租。”
(4)租用。如:租房子;租家具。《宋史·劉宰傳》:“鄰邑有租牛縣境者,租户於主有連姻,因喪會,竊券而逃。”《紅樓夢》第四回:“偏這拐子又租了我們的房子居住。”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六章:“这后院一共有三间北房,她们租了两间。”也指出租。鲁迅《彷徨·孤独者》:“魏大人恭喜之后,我把正屋也租给他了。”
(5)租金,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如:房租;地租;减租减息。宋張景修《貧居》:“茅檐月有千錢税,稻飯年無一粒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佃户一清,那家現在我家交租,那户不在我家交租,先得明白了。”
(6)田中禾稿。《六書故·植物二》:“租,田中禾稾也。”
(7)积聚。《廣韻·模韻》:“租,積也。”《詩·豳風·鴟鴞》:“予所蓄租,予口卒瘏。”陸德明釋文引《韓詩》:“租,積也。”
(8)通“蒩”。祭祀时所藉之席。《周禮·春官·司巫》“及蒩館”漢鄭玄注引杜子春云:“書或為租飽……租飽,茅裹肉也。玄謂……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謂若今筐也。”賈公彦疏:“筐所以盛蒩者也。”清朱珔《説文叚借義證·禾部》:“租,當為蒩之叚借。”
(二)jū 《集韻》子余切,平魚精。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ū
1、[租界]zū jiè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
2、[减租减息]jiǎn zū jiǎn xī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
3、[收租]shōu zū
原意是指收取租赁或租用某物的费用。
4、[租金]zū jīn
租房屋、土地或物品的钱。
5、[租用]zū yòng
以归还原物并付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家具。
6、[出租]chū zū
收取一定的代价,让别人暂时使用:~图书。~房屋。
7、[租约]zū yuē
确定租赁关系的契约。
8、[租房]zū fáng
由一个承租人或家庭租用的一个单间或一套房间。
9、[转租]zhuǎn zū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将其承租物租给第三人。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10、[租赁]zū lìn
1.租用:~了两间平房。 2.出租:这家公司向外~建筑机械。
11、[租车]zū chē
输纳租赋的车辆。
12、[房租]fáng zū
租房屋的钱。
13、[租借]zū jiè
1.租用:~剧场开会。 2.出租:修车铺~自行车。
14、[租户]zū hù
租用房屋或物品的人。
15、[短租]duǎn zū
伴随协同消费模式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房屋租赁形式。
16、[月租]yuè zū
按月计算的租金。如:我想租几间住房,月租不论,唯求环境安静。
17、[招租]zhāo zū
招人租赁(房屋):~启事。
18、[包租]bāo zū
1.为了转租而租进房屋或田地等。 2.租种土地时,不管年成丰歉都按规定数额交租,叫做包租。 3.在一段时期内专由某方租用:~汽车。
19、[地租]dì zū
土地所有者凭借土 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地租具有不同的性质,反映不同的生产关系。
20、[租地]zū dì
租借耕种的一块土地。
21、[退租]tuì zū
地主把多收的租粮退还给农民。
22、[租价]zū jià
出租的价格。
23、[租船]zū chuán
由于出租金而获得船的使用权。
24、[租税]zū shuì
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
25、[租让]zū ràng
把土地、物品等出租给别的人或国家。
26、[租种]zū zhǒng
承租他人的土地来耕种。
27、[租费]zū fèi
租金。
28、[租子]zū zi
地租:交~。收~。
29、[批租]pī zū
批准租用(土地):工业~用地呈上升势头。
30、[湿租]shī zū
一种租赁方式,在租赁设备、交通工具等时,同时配备操纵、维修人员(跟“干租”相对):~大型客机。
31、[租佃]zū diàn
出租和承租(土地):~关系。
32、[免租]miǎn zū
免缴租税。《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 八年九月﹞甲辰,詔今年遭蝗之处免租。”古连《八乡山第一仗》:“轰轰烈烈地向地主进行免租、免债、免税的斗争。”
33、[顶租]dǐng zū
旧时以实物或劳力顶替地租。舞剧《<白毛女>主旋律乐谱·剧情说明》:“喜儿 在 黄 家受尽虐待,坚强不屈。在 黄 家顶租干活的 张二婶,不时地关心着 喜儿。”
34、[诟租]gòu zū
谓骂骂咧咧地催交租税。唐 李贺《章和二年中》诗:“关中 父老百领襦,关东 吏人乏詬租。”清 陈维崧《地震行》:“诛求 江 左尚官府,詬租胥隷打门怒。”
35、[租出]zū chū
暂未释义
36、[复租]fù zū
免除赋税。《魏书·太宗纪》:“丁卯,幸 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復租一年。”
37、[还租]hái zū
交租。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农夫终岁勤动,还租之后,不彀二三月饭米,即望来岁麦熟,以为种田资本。”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 咸丰 二年﹞农民盟约,还租祗有五分,否则全欠,业主俯就。”清 陆筠《海角续编》:“佃户以为业经完粮,咸不愿还租,是年业户收租皆有名无实。”
38、[抗租]kàng zū
抗缴地租。《清史稿·食货志一》:“至是以抗租胶葛,定议民租田,令公司补价承业,资八旗生计焉。”茅盾《子夜》七:“今年不行,到处抗租暴动!”
39、[租挈]zū qiè
收田租的约令。挈,通“契”。
40、[卖租]mài zū
谓出卖收取地租的权利。
近义词
反义词
zū
1、[佃]diàn
1、[佃]tián
1.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2.姓。
1.耕种田地。2.同“畋”,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