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
拼音:dì
释义:1.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一种典礼。
组词
禘礼 祫禘 吉禘 卜禘 禘祭 郊禘 禘乐 尝禘拼音
dì笔顺
丶 ㇇ 丨 丶 丶 一 丶 丿 丶 ㇇ 丨 𠃌 丨同音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d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一种祭祀。详细解释
(形声。从示,帝声。本义: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
同本义
禘,祭也。——《说文》
禘,大祭也。汉儒说,禘有三。——《尔雅·释天》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
大禘,郊祭祭天 殷禘。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与“袷”并称为殷祭。 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又如:禘郊(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典);禘乐(禘祭时所用的音乐);禘袷(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
同“谛”。细察
禘者,谛也,谛其德而差优劣也。——《说苑》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禘-中華語文大辭典禘ㄉ丨ˋdì古代帝王、諸侯舉行的重大祭祀。
禘-汉语大词典禘di
ㄉ〡ˋ
〔《广韵》特计切,去霁,定。〕
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凡祀天、宗庙大祭与宗庙时祭均称为“禘”。
●《礼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孔颖达疏:“经传之文,称禘非一,其义各殊。《论语》云‘禘自既灌’及《春秋》‘禘于大庙’,谓宗庙之祭也……《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以比余处为大祭,捴得称禘。”
●《尔雅·释天》:“禘,大祭也。”
●郝懿行义疏:“禘者,《说文》云‘谛,祭也’,引《周礼》曰‘五岁一禘’,本《礼》纬文也。《公羊·文二年传》‘五年而再殷祭’。何休注以为‘五年,禘也’。按禘之名,古多异说。有时祭之禘:则《王制》云‘春曰礿,夏曰禘’,《祭义》云‘春禘秋尝’,郑注以为殷礼也。有殷祭之禘:则《诗序》云‘雝,禘大祖也’,郑笺‘禘,大祭也。大于四方而小于祫’。又有郊祭之禘:亦《诗序》云‘《长发》,大禘也’,郑笺‘大禘,郊祭天也’,《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郑注‘此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ì
1、[饫禘]yù dì
饫礼和禘礼。泛指按一定礼制举行的宴飨。
2、[禘礼]dì lǐ
禘祭之礼仪。
3、[飨禘]xiǎng dì
飨礼和禘祭的并称。谓春天举行飨礼,以酒食招待孤子和祭宗庙。
4、[尝禘]cháng dì
《国语·鲁语上》:“先臣 惠伯 以命於司里,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5、[吉禘]jí dì
古时除丧,奉死者神主入祭于宗庙,谓之“吉禘”。《春秋·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 庄公。”杜预 注:“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於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因是大祭,以审昭穆,谓之禘。”《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后六月,又吉禘於太庙而致 釐公,《春秋》讥之。”
6、[禘祀]dì sì
犹禘祭。《左传·襄公十六年》:“以寡君之未禘祀,与民之未息。”杜预 注:“禘·祀,三年丧毕之吉祭。”《梁书·许懋传》:“惟大禘祀不在此数。”
7、[禘尝]dì cháng
禘礼与尝礼的并称。
8、[卜禘]bǔ dì
占卜择定禘祭的日期。禘为天子五年一度合祭祖先的大祭。《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郑玄 注:“禘,大祭也。”孔颖达 疏:“禘是大祭,必先卜。”
9、[郊禘]jiāo dì
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国语·楚语下》:“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韦昭 注:“角如茧栗,郊神祭天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僭用郊禘,比于王室。”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一年祭三举,侍从来 班 扬,诗追《安世歌》,典与郊禘光。”参见“郊配”。
10、[禘乐]dì lè
禘祭时所用的音乐。《左传·襄公十年》:“鲁 有禘乐,宾祭用之。”杜预 注:“禘,三年大祭,则作四代之乐。别祭羣公,则用诸侯乐。”孔颖达 疏:“禘是礼之大者,羣公不得与同。而於宾得同禘者,敬邻国之宾,故得用大祭之乐也。”
11、[祫禘]xiá dì
古代王者祭先祖之大礼。
12、[禘祫]dì xiá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章炳麟 以为,“禘祫之言,詾詾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李贤 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三国 吴 韦昭 注:“不窋,弃 之子也。周 之禘祫 文 武,必先 不窋,故通谓之王。”《旧唐书·褚亮传》:“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新唐书·蒋乂传》:“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魏书三·礼志二》:“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13、[禘祭]dì jì
古代对天神、祖先的大祭。《韩诗外传》卷五:“禘祭不敬,山川失时,则民无畏矣。”《东观汉记·张纯传》:“元始 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又前十八年,亲幸 长安,亦行此礼。”《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是年秋八月,鲁 将行禘祭。”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祔》:“古者天子禘祭,祭所自出之帝於始祖之庙。又天子崩,诸侯薨,祝取羣庙之主,而藏诸祖庙。”
14、[禘郊]dì jiāo
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典。
15、[禘袷]dì jiá
古代两种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