碞
拼音:yán
释义:1.山石高峻貌。2.指山崖或岩石、岩洞。3.参差不齐貌。引申为僭越;超过本分。
组词
碞槎 民碞拼音
yán笔顺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丿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1.古同“岩”,山石高峻。 2.僭越,超过本分。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碞-中華語文大辭典碞丨ㄢˊyán1.〈書〉山崖、岩石或山洞。[例]在碧雲峰之阿有~焉。2.〈書〉僭越;超過本分。[例]王不敢後,用顧畏于民~(《書經‧召誥》)。
碞-漢語大字典碞
《説文》:“碞,磛碞也。从石、品。《周書》曰:‘畏于民碞。’讀與巖同。”段玉裁注:“品象石ॕ̧Ĺ,品亦聲也。”
yán 《廣韻》五咸切,平咸疑。談部。
(1)同“巖”。山石高峻貌。《説文·石部》:“碞,磛碞也。讀與巖同。”段玉裁注:“磛碞,猶上文之磛礹,積石高峻皃也。”《集韻·侵韻》:“碞,山石皃。”
(2)山崖、山洞及岩石。顧大彦《〈花影集〉序》:“其險邃似桃迷秦澗,桂被蜀碞,别構奇觀,杳無俗狀。”
(3)僭越,超过本分。《玉篇·石部》:“碞,僭差。”《書·召誥》:“用顧畏于民碞。”孔傳:“碞,僭也。又當顧畏於下民僭差禮義。”孔穎達疏:“碞,即巖也,參差不齊之意,故為僭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án
1、[碞槎]yán chá
僭越;超过本分。
2、[民碞]mín yán
谓民心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