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
拼音:xiá
释义:1.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2.(Xiá)姓。
组词
瑕疵 无瑕 瑕壁 瑕玷 瑕点 瑕缺 斑瑕 弃瑕 白璧瑕 瑕不掩瑜 白璧微瑕 瑕瑜互见 瑕瑜互现 包荒匿瑕 抱罪怀瑕 吹毛求瑕 纯洁无瑕拼音
xiá笔顺
一 一 丨 ㇀ 𠃍 一 丨 一 一 𠃍 一 ㇇ ㇏同音字
拼音为xiá的字 拼音为xia的字基础解释
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疵。白璧微~。纯洁无~。详细解释
(形声。从玉,叚( 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裂缝;罅隙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引申为空虚、空子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带红色的玉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又如:瑕訾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瑕-中華語文大辭典瑕ㄒ丨ㄚˊxiá1.玉上的斑點(與「瑜」相對)。比喻缺點。[例]~疵|潔白無~|白璧微~。2.姓。
瑕 -古漢語常用詞典xiá
①玉上的紅色斑點;玉上的斑點。《廉頗藺相如列傳》:“璧有~,請指示王。”【又】比喻缺點;過失。《與陳伯之書》:“聖朝赦罪責功,棄~錄用。”②裂縫;空隙。《管子•制分》:“攻堅則軔,乘~則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á
1、[瑕疵]xiá cī
小的缺点。疵(cī):毛病。
2、[无瑕]wú xiá
完美而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白璧~。完美~。
3、[微瑕]wēi xiá
细小的瑕疵。亦喻小缺点,小过失。
4、[瑕玷]xiá diàn
污点;毛病。
5、[瑕英]xiá yīng
美石;美玉。
6、[瑕窍]xiá qiào
玉上的裂缝、裂口。
7、[瑕恶]xiá è
缺损;不良。
8、[驳瑕]bó xiá
亦作“駮瑕”。巨虾。瑕,通“虾”。
9、[流瑕]liú xiá
见“流霞”。
10、[瑕瓋]xiá tì
同“瑕适”。《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11、[玉瑕]yù xiá
喻微小缺点。语本《淮南子·说林训》:“若珠之有纇,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宋 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雪贮双砂罌,诗琢无玉瑕。”明 杨慎《丹铅总录·诗话》:“王右军 书帖多悮字,皆玉瑕锦纇,不可效尤也。”
12、[蹈瑕]dǎo xiá
利用过失。
13、[瑕衅]xiá xìn
1.亦作“瑕舋”。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卒成帝业。”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清 方苞《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 2.引申指事端。清 薛福成《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神俱动。” 3.指罪过,过失。《后汉书·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錮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北史·苏威传》:“威 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罪当万死。”《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皇帝﹞乃詔掌文之臣 令狐楚 等……叙(忠贤者)瑕衅之本末,纪謡諑之浅深,编次指明,勒成(《元和辨谤》)十卷。”
14、[疵瑕]cī xiá
瑕疵。
15、[瑾瑕]jǐn xiá
比喻美丑,优劣。
16、[怀瑕]huái xiá
谓存在着缺点或过错。
17、[瑕弃]xiá qì
谓因其有瑕疵而弃绝之。
18、[郇瑕]huán xiá
《左传·成公六年》:“晋 人谋去 故絳,诸大夫皆曰:‘必居 郇、瑕氏 之地。’”杨伯峻 注:“郇 在 解池 西北,瑕 在 解池 南。面积甚大,不可能全部划为 晋国 都城,此云‘居 郇、瑕 之地’,盖择其一部也。”后世并称,泛指 山西 临猗 一带 晋国 故地。晋 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聿临 猗氏,接被 郇 瑕。”唐 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悽愴 郇 瑕 邑,差池弱冠年。”唐 杜甫《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往别 郇 瑕 地,于今四十年。”
19、[瑕瑜]xiá yú
1.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 2.谓指出缺点和优点。
20、[瑕颣]xiá lèi
瑕,玉上的斑点;纇,丝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21、[瑕蠹]xiá dù
瑕玷和蛀虫。比喻坏人坏事。
22、[瑜瑕]yú xiá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2.比喻优劣好坏。
23、[痕瑕]hén xiá
瘢痕,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朱子语类》卷七八:“先儒将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説以为 文 王称王,不知有何据?曰:自 太史公 以来皆如此説了,但 欧公 力以为非,东坡 亦有一説。但《书》説‘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有这一箇痕瑕。”清 方苞《读<尚书>又记》:“朱子 谓《史记》之妄,欧阳氏 所辨明矣,惟九年大统未集,实为痕瑕。”
24、[滞瑕]zhì xiá
积滞的尘秽。
25、[击瑕]jī xiá
攻击敌人布防疏漏之处。
26、[细瑕]xì xiá
比喻细小缺点。
27、[玼瑕]cī xiá
玉的斑点。引申为缺点,毛病。《陈书·傅縡传》:“必须掎摭同异,发擿玼瑕。”唐 欧阳詹《瑾瑜匿瑕赋》:“虽特达之自有,岂玼瑕之则无。”宋 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老生闚其文,色若寒灰死。阁笔不能下,敢有玼瑕指。”
28、[瑕谪]xiá zhé
1.同“瑕适”、“瑕讁”。 2.玉上的斑痕。比喻人的缺点、过错。
29、[瑕壁]xiá bì
苔藓斑剥的石壁。
30、[瑕缺]xiá quē
指玉上的斑痕和缺损。
31、[赤瑕]chì xiá
赤色的玉。
32、[罪瑕]zuì xiá
罪愆。
33、[瑕头]xiá tóu
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
34、[瑕殄]xiá tiǎn
犹瑕弃。
35、[瑕垢]xiá gòu
1.耻辱;污点。 2.指玉石的斑疵。亦喻人的缺点、毛病。
36、[瑕玼]xiá cī
见“瑕疵”。
37、[纤瑕]xiān xiá
微小的瑕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北齐 刘昼《新论·妄瑕》:“是以 荆 岫之玉,必含纤瑕;驪龙之珠,亦有微纇。”唐 韩愈《月蚀》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浄无纤瑕。”清 赵翼《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他年青史传,粹然无纤瑕。”
38、[陷瑕]xiàn xiá
陷于过失。
39、[深瑕]shēn xiá
深裂。
40、[瑕滓]xiá zǐ
瑕垢,毛病。宋 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刺骨舞文法,吹毛出瑕滓。”
近义词
反义词
xiá
1、[瑜]yú
1.美玉。 2.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不掩~。瑕~互见。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