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
拼音:yǔ
释义:1.谈话;谈论。2.话;语言。3.字;文句。4.指语音。5.俗话、谚语或古书中的话。6.即语体。参见“語體”。7.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8.喻指虫豸禽兽等啼鸣吼叫。9.指琴弦之声。10.语法学用以表以表示词组。11.用作表示句子成分的术语。12.《论语》的省称。
拼音
yǔ笔顺
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yǔ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1.话。2.说。3.谚语;成语。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5.姓。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語-中華語文大辭典語语1ㄩˇyǔ1.說話;談論。[例]低~︱細~︱絮~│默默不~。2.說的話;話語。[例]豪言壯~︱千言萬~。3.語言。[例]~系︱外~︱~法。4.代替語言用於示意的手勢或信號。[例]手~│燈~︱旗~︱啞~。5.指詩文或談話中的詞、短語或句子。[例]~病∣一~道破│~不驚人死不休。6.比喻鳥、蟲等鳴叫。[例]鶯啼燕~|鳥~花香。7.〈書〉特指俗語、諺語、成語或古書中的話。[例]~曰:「脣亡則齒寒。」(《穀梁傳‧僖公二年》)。8.★姓。語语2ㄩˋyù〈書〉告訴。[例]吾~女(我告訴你)。
語-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2.【語】
一動詞。談話。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言。”李白夜宿山寺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二讀yù。告訴。左傳隱西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論語陽貨:“居!吾語女。”(居:坐下。女:你。)
三名詞。言論,話。論語季氏:“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四諺語,俗話。穀梁傳僖公二年:“語曰:’唇亡則齒寒’。”後漢書黃瓊傳:“常聞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
[辨]言,語。在古代漢語裏,“言”是自動地跟人說話,“語”則是指回答別人的問話,或是和人談論一件事情,兩者區別很清楚。如左傳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鄭伯曰”,這是佚之狐主動向鄭伯進言,宣公二年的“歎而言曰”,是自動地慨歎,成公二年的“豈敢言病”,“言病”也是說自動說出自己受傷。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換成“語”。“言”“語”用作及物動詞時,分別更是明顯。“言”一般只能帶指事物的賓語(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談話的對方。“語”既能帶指事物的賓語,例如莊子在宥:“又奚足以語至道”,帶指人的賓語時,可以指稱談話的對方,例如論語陽貨:“吾語女”,還可以帶雙賓語,例如左傳隱西元年:“公語之故”,莊子在宥:“吾語女至道。”總之,“語”字的“告訴”這一意義,是“言”字所不具備的。“諺語”一義,更是“言”所沒有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ǔ
1、[風語]fēng yǔ
1.谓风发出声音,如人说话。元 黄溍《重登云黄山》诗:“林辉宝灯烧,风语金鐸撼。” 2.虚浮不实的话。汉 焦赣《易林·咸之颐》:“华言风语,自相詿误。”清 黄遵宪《九姓渔船曲》:“纷纷礼法言如雨,风语华言相詿误。”
2、[寄語]jì yǔ
意为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
3、[粵語]yuè yǔ
又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北美洲、英国、欧洲和澳洲、纽西兰、圣诞岛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4、[風言醋語]fēng yán cù yǔ
散布含有嫉妒性的中伤之言。《孽海花》第十七回:“阿福 尚在那里寻瑕索瘢,风言醋语,所以连通信的人都没有,只好肚里叫苦罢了。”
5、[妙語連珠]miào yǔ lián zhū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