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
拼音:dào
释义:1.亦作“盗”。2.偷窃;劫掠。3.引申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4.侵犯。参见“盜邊”。5.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6.谗佞的人。7.指欺世惑众的人。8.对反叛者的贬称。9.指外来入侵者。10.杀人者;刺客。11.私通。参见“盜嫂”。12.逃避。参见“盜税”。13.簒夺。14.窃据。参见“盜據”。15.私下;暗中;非法。16.浅色或杂色。参见“盜驪”。
拼音
dào笔顺
丶 丶 ㇀ 丿 ㇇ 丿 ㇏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dào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基础解释
同“盗”。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盜-中華大字典1、盜讀音:大到切,音導,號韻。釋文:
❶私利物也。从㳄皿。㳄。欲也。欲皿爲~。見《說文㳄部》。
❷與人姦私亦曰~。《漢書直不疑傳》:然特毋柰其善~嫂何也。
❸逃也。《漢書惠帝紀》:當~械者皆頌繫。
❹竊也。《後漢馬援傳》:~名字者不可勝數。
❺小人也。《詩巧言》:君子信~。
❻賤人之稱也。《春秋定八年》:~、謂陽貨也。
❼春秋有三~。微殺大夫謂之~。非所取而取之謂之~。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見《穀梁哀四年傳》。
❽取人之言而棄其身。~也。見《新序雜事》。
❾亦賊也。《荀子哀公》:文公用其~。
❿坎爲~。見〔易繫辭~思奪之矣虞注〕。
⓫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星。主大~。
⓬~驪。馬名。《穆天子傳》:右服~驪。
⓭~庚。草名。《爾雅釋草》:蕧、~庚。
〔注〕:旋覆似菊花。
⓮~汗。病名。《巢氏病源虛勞》:~汗者。因睡眠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
盜盗ㄉㄠˋdào1.偷竊;搶劫;竊取。[例]偷~|欺世~名|~用|掩耳~鈴。2.偷竊、搶劫財物的人。[例]~賊|強~︱開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