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
拼音:yán
释义:1.食盐。化学成分是氯化钠,除调味和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外,还有广泛的工业、医药用途。2.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词
盐官 盐酸 海盐 食盐 盐卤 盐分 生理盐水 椒盐 盐汽水 盐湖拼音
yán笔顺
一 丨 ㇀ 丨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盐-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鹽
盐-汉语大词典盐(I)yan
〡ㄢˊ
〔《广韵》余廉切,平盐,以。〕
1.食盐的通称。
●《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
郑玄注:“形盐,盐之似虎形。饴盐,盐之恬者,今戎盐有焉。”
●贾公彦疏:“苦当为盬,盬谓出于盐池,今之颗盐是也。散盐,煮水为之,出于东海。云‘戎盐有焉’者,即石盐是也。”
2.喻指雪。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3.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等。
4.姓。
●《鲁国先贤传》有北海相盐津。见《广韵·平盐》。
盐(II)yan
〡ㄢˋ
〔《广韵》以赡切,去艳,以。〕
1.用盐腌物。
●《礼记·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
●明陶宗仪《辍耕录·天陨鱼》:“﹝天陨鱼﹞桥下一细家取欲烹食,其妻盐而藏之,来者多就观焉。”
2.指海水、盐水等淹、浸。
●宋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惊波荐至,盐其稼穑,偃其桑梓。”
●宋陆游《东窗小酌》诗:“蚕妾趁时争盐茧,农夫得雨正移秧。”
3.通“艳”。羡慕。
●《礼记·郊特牲》:“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
郑玄注:“盐,读为艳。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艳之。”
●孔颖达疏:“盐、艳声相近。歆艳是爱欲之言。故读从艳也。”
4.通“艳”。美好。
●宋尤袤《全唐诗话·施肩吾》:“或云:关中人谓好为盐。”
5.古乐曲名。
●宋洪迈《容斋续笔·昔昔盐》:“薛道衡以‘空梁落燕泥’之句为隋炀帝所嫉。考其诗名《昔昔盐》,凡十韵……唐赵嘏广之为二十章,其《燕泥》一章云:‘春至今朝燕,花时伴独啼。飞斜珠箔隔,语近画梁低。帷卷闲窥户,床空暗落泥。谁能长对此,双去复双栖。’《乐苑》以为羽调曲。《玄怪录》载‘籧篨三娘工唱《阿鹊盐》’,又有《突厥盐》、《黄帝盐》、《白鸽盐》、《神雀盐》、《疏勒盐》、《满座盐》、《归国盐》。唐诗‘媚赖吴娘唱是盐’,‘更奏新声《刮骨盐》’。然则歌诗谓之‘盐’者,如吟、行、曲、引之类云。”
●《古今词话·词品》下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大曲有艳,有趋,有乱,盐在曲前,趋与乱在曲后。”
●清方以智《通雅·乐曲》:“《丹铅余录》曰:‘盐,曲之别名也。’智
按,《礼》曰:‘盐诸利’,与艳同。谓如吟、行、曲、引之类,正是曲前之艳。但歌此曲,不定为曲前曲中,直如九宫谱之所谓慢词也。唐宋以来直作盐,或以炎呼之。盖盐既与艳通,则艳亦有平声矣。”
●清洪升《长生殿·闻乐》:“一枕游仙,曲终闻盐,付知音重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