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
拼音:píng
释义:1.浮萍,草本植物。浮生在水面。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须根垂在水里,可做饲料和绿肥,也可入药。2.(Píng)姓。3.见“萍踪”。比喻行踪不定。4.见“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组词
浮萍 萍踪 萍浮 萍泊 萍梗 萍合 萍寄 萍迹 萍泛 楚王萍 谷雨萍 楚江萍 萍水相逢 萍飘蓬转 萍飘四方 萍水偶逢 萍水相遇 萍水相遭 萍踪梗迹 萍踪浪影 萍踪侠影拼音
píng笔顺
一 丨 丨 丶 丶 ㇀ 一 丶 丿 一 丨“艹”横画长短适中,两竖居中。下部左边点画短小,中点偏左;右边两横平行,上短下长,距离适中,竖画正直,舒展。
同音字
拼音为píng的字 拼音为pi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萍-中華語文大辭典萍萍ㄆ丨ㄥˊpínɡ1.植物名。一年生小草本。浮生在水面,葉呈青色,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小而扁平,鬚根長在葉子下面,下垂於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全草可以做飼料,也可以做藥材。通稱「浮萍」。2.比喻行蹤捉摸不定。[例]~寄∣~蹤浪跡。3.★姓。
萍-康熙字典萍
【申集上】【艸字部】 萍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𠀤音甁。【玉篇】萍草。【本草註】萍卽楊花所化,一葉經宿卽生數葉,葉下有微鬚,卽其根也。【禮·月令】萍始生。【周禮·萍氏註】萍之草無根而浮,取名於其不沉溺。【後漢·鄭𤣥傳】萍浮南北。
◎又靑萍,劒名。
◎又地名。【竹書紀年】蒐于萍澤。【晉書·地理志】萍鄕,屬安成郡。
◎又【集韻】【正韻】與苹同。【韻會】苹、萍本是一物,字異而音義相同。◎按《詩》食野之苹,毛氏傳云:苹,䓑也。鄭氏箋云:苹,藾蕭也。疏云:萍是水中之草,非鹿所食。故鄭氏不从毛氏,觀下食蒿食芩,皆陸草可知,則苹當依經疏藾蕭,萍是浮萍,絕然二物,字可通借,義不相通,《韻會》之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