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
拼音:zhǒng
释义:1.肌肉浮胀。2.胀痛;痈。参见“腫瘍”。3.谓物体臃肿。
拼音
zhǒng笔顺
丿 𠃌 一 一 丿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ǒng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基础解释
见“肿”。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腫-中華語文大辭典腫肿ㄓㄨㄥˇzhǒnɡ表皮、肌肉或黏膜因炎症、內出血、代謝障礙或腫瘤等而凸起或脹大。
腫-漢語大字典腫
〔肿〕
《説文》:“腫,癰也。从肉,重聲。”
zhǒng 《廣韻》之隴切,上腫章。東部。
(1)痈;毒疮。《説文·肉部》:“腫,癰也。”《周禮·天官·瘍醫》:“瘍醫掌腫瘍。”鄭玄注:“腫瘍,癰而上生創者。”《素問·大寄論》:“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楊上善注:“腫謂癰腫也。”《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頭不枇沐,體生瘡腫。”
(2)肌肉浮胀。如:浮肿;肿胀。《釋名·釋疾病》:“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字彙·肉部》:“腫,脹也。”《左傳·宣公十年》:“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于膀胱,難于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他他他只貪着目前受用,全不省爬的高來跌的來腫。”
(3)头部胀痛。《吕氏春秋·盡數》:“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頭則為腫如風。”高誘注:“腫與風,皆首疾。”
(4)向外突出,臃肿。《周禮·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内不挫,旁不腫,謂之用火之善。”鄭玄注:“腫,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