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
拼音:xián
释义:1.亦作“癎”。癫痫。通称羊痫风或羊角风。参见“癲癇”。
组词
瘨痫拼音
xián笔顺
丶 一 丿 丶 ㇀ 𠃍 一 一 丨 丨 𠃌 一 一 丿 𠃌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xiá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基础解释
同“痫”。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癇-中華語文大辭典癇痫ㄒ丨ㄢˊxián參見【癲癇】。
癇-漢語大字典癇
〔痫〕
《説文》:“癇,病也。从疒,閒聲。”沈濤古本考:“案:《一切經音義》卷十二引‘癇,風病也。’是古本有‘風’字,今奪。”
xián 《廣韻》户閒切,平山匣。元部。
病名。发作时痉挛、意识消失。即羊痫风。《説文·疒部》:“癇,風病也。”《玉篇·疒部》:“癇,小兒瘨病。”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癇候》:“癇者,小兒病也,十歲已上為癲,十歲已下為癇。”《增補萬病回春·信集·癇證》:“癇病者,卒時暈倒,身軟,咬牙,吐涎沫,遂不省人事,隨後醒者,癇病也。”《潛夫論·忠貴》:“哺乳太多,則必掣縱而生癇。”《北史·許智藏傳》:“及智藏至,為俊診脈曰:‘疾已入心,即當發癇,不可救也。’”清王士禛《二殤女墓甎誌》:“七歲得癇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