痁
拼音:shān
释义:1.古书上指疟疾。
组词
病痁 痁语 痁病 痁鬼 痎痁 痁泄拼音
shān笔顺
丶 一 丿 丶 ㇀ 丨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1.疟病。2.病。详细解释
〈名〉
疟疾的一种,多日一发 。
如:痁泄(疟疾而又泄痢);痁病(疟疾);痁疾(疟疾);痁鬼(指生疫病而死者)
病 。
如:痁语(像病狂时说胡话)
1. 痁 [shān]
- 痁 [shān]
疟疾的一种,多日一发 。
如:痁泄(疟疾而又泄痢);痁病(疟疾);痁疾(疟疾);痁鬼(指生疫病而死者)
病 。
如:痁语(像病狂时说胡话)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痁-中華語文大辭典痁ㄉ丨ㄢˋdiàn1.〈書〉瘧疾。[例]以病~謁告(《資治通鑑‧卷二一一‧唐紀二十七‧玄宗開元四年》)。2.〈書〉患瘧疾。[例]齊侯疥,遂~(《左傳‧昭公二十年》)。3.〈書〉瀕臨危險。通「阽」。[例]病日~而遂死也(漢‧王符《潛夫論‧思賢》)|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患(《禮記‧曾子問》)。
痁-中華大字典1、痁讀音:詩廉切,音苫,鹽韻。都念切,音店,舒瞻切,音閃,豔韻。釋文:有爇瘧。春秋傳曰。齊侯疥、遂~。見《說文》。《段注》:有熱無寒之瘧也。
〔按正字通云。多日之瘧爲~。左傳昭公二十年疏云。俗人仍呼二日一發久不差者爲痎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ān
1、[痁鬼]shān guǐ
指生疫病而死者。
2、[痎痁]jiē shān
泛指疟症。亦指疟疾发作。
3、[痁泄]shān xiè
疟疾而又泄痢(水泻痢疾)。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元和 十二年秋七月日,病痁泄卒。”
4、[痁疾]shān jí
1.疟疾。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痁疾。”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去年冬末得痁疾,绵歷三时。”清 唐孙华《余与匪莪侍御同日病疟戏简》诗:“胡为八月朔,痁疾并时作。”原注:“痁,疟也。” 2.患疟疾。《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
5、[病痁]bìng shān
患疟疾。
6、[痁语]shān yǔ
像病狂时说胡话。
7、[痁病]shān bìng
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