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
拼音:kuì
释义:1.穷尽,空乏。2.同“簣”。盛土的竹筐。3.通“潰”。4.通“蒯”。见“匱生”。指汉蒯通。
拼音
kuì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 ㇄同音字
拼音为guì的字 拼音为gui的字基础解释
1.窮盡,空乏。2.同“簣”。3.通“潰”。4.通“蒯”。見“匱生”。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匱-漢語大字典匱
〔匮〕
《説文》:“匱,匣也。从匚,貴聲。”
(一)guì 《廣韻》求位切,去至羣。微部。
(1)收藏衣物用的家具。后作“櫃”。《説文·匚部》:“匱,匣也。”《集韻·至韻》:“匱,或作櫃。”清翟灝《通俗編·器用》:“(匱),唐或有從木作‘櫃’者,……今世悉承用之。”《書·金縢》:“(周)公歸,乃納册于金縢之匱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嬰從捕虜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匱。”唐韓愈《送權秀才序》:“伯樂之廐多良馬,卞和之匱多美玉。”
(2)水渠;水库。《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唐享龍池樂章》:“石匱渚傍還啟聖,桃李初生更有仙。”《宋史·張浚傳》:“其可因水為險者,皆積水為匱。”《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四年》:“乃修高氏三海,築金鑾、内湖、通濟、保安四匱,達於上海而注之中海……又於赤湖城西南,遏走馬湖、熨斗陂之水,西北置李氏匱,水勢四合,可限戎馬。”
(二)kuì 《廣韻》求位切,去至羣。微部。
(1)竭尽,缺乏。《廣韻·至韻》:“匱,竭也,乏也。”《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毛傳:“匱,竭。”《吕氏春秋·長攻》:“財匱而民恐。”《文心雕龍·詮賦》:“彦伯梗概,情韻不匱。”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故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引申为疲敝。《徐霞客遊記·遊嵩山日記》:“兩旁危崖萬仞,石脊懸其間,殆無寸土,手與足代匱而後得升。”
(2)虚假。《國語·晋語五》:“今陽子之貌濟,其言匱,非其實也。”韋昭注:“言不副貌為匱。”
(3)通“簣”。盛土筐。《漢書·禮樂志二》:“孔子曰:‘辟如為山,未成一匱。’”《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並開迹於一匱,同受侯甸之所服。”唐許渾《獻韶陽相國崔公》:“一匱為功極九層,康莊猶自劍稜稜。”
(4)通“潰”。崩溃;溃散。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匱,叚借為潰。”《管子·兵法》:“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郭沫若等集校引刘师培云:“‘匱’與‘潰’同。……‘涉難不匱’謂退軍凝聚而弗散。”
(5)通“饋”。赠送。《廣雅·釋詁二》:“匱,加也。”王念孫疏證:“匱,當作遺字之誤也。”《篇海類編·器用類·匚部》:“匱,或作‘饋’。”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匱,叚借為遺,實為饋。”
(6)姓。《通志·氏族略五》:“匱氏,見《姓苑》,望出廬江。今廬州有此氏。”《晋書·武十三王傳序》:“匱才人生東海沖王祗。”
匱匮1ㄍㄨㄟˋɡuì〈書〉收藏東西的器具。[例]伯樂之廄多良馬,卞和之~多美玉(唐‧韓愈〈送權秀才序〉)。匱匮2ㄎㄨㄟˋkuì1.缺乏;窮盡。[例]〜缺∣〜乏。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