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拼音:qīn
释义:1.感情深厚;关系密切(跟“疏”相对)。2.父母。3.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4.婚姻。5.指新妇。6.亲自。7.用嘴唇接触,表示亲爱。
组词
母亲 非亲非故 父亲 亲爱 亲人 亲自 亲子 亲朋 亲友 亲手拼音
qīn笔顺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亅 丿 丶横画平行,中横宜长。竖钩端正,与上点正对,左右撇点对称。
同音字
拼音为qīn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基础解释
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2.婚姻。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5.本身,自己的。6.感情好,关系密切。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详细解释
〈形〉
(形声。从见,亲( 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副〉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动〉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另见 qìng
親 qìng
另见 qīn
1. 亲 [qīn]
- 亲 [qīn]
(形声。从见,亲( 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另见 qìng
親 qìng
另见 qīn
〈形〉
〈名〉
〈副〉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亲亲-汉语大词典亲亲1.爱自己的亲属。
●《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孔颖达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
●《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于侄儿高文明之家。所剩之物尽归侄儿,也是高文明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
2.亲属;亲戚。
●《汉书·哀帝纪》:“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
颜师古注:“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
●前蜀贯休《施万病丸》诗:“贤守运心亦相似,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3.对心上人的昵称。
●明单本《蕉帕记·采真》:“见灯光闪画楼,试问亲亲,果就来否?”
●明冯梦龙《挂枝儿·调情》:“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
4.至亲;非常亲爱。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是你的亲亲表妹桂娘子的。难道你倒不晓得!”
●《红楼梦》第四七回:“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
5.犹亲热,亲切。
●陈登科《活人塘》六:“连长一头跳下去,亲亲抱住他:‘你是党的……’嗓子再也喊不出声音了。”
6.亲近,接近。
●宋梅尧臣《饮韩仲文家》诗:“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余,孩稚扶仍噱。”
同:親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īn
1、[乡亲]xiāng qīn
1.同乡的人。 2.对农村中当地人民的称呼:~们。
2、[亲如手足]qīn rú shǒu zú
像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3、[母亲]mǔ qīn
mǔ qīn的又音。义同“母亲mǔ qīn”。
4、[亲人]qīn rén
1.直系亲属或配偶:他家里除母亲以外,没有别的~。 2.比喻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
5、[亲眼]qīn yǎn
用自己的眼睛(看):~所见。~看到了这几年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6、[亲兄弟]qīn xiōng dì
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
7、[相亲相爱]xiāng qīn xiāng ài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8、[父亲]fù qīn
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
9、[亲友]qīn yǒu
亲戚朋友。
10、[亲近]qīn jìn
1.(双方)亲密;关系密切:这两个小同学很~。 2.(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他热情诚恳,大家都愿意~他。
11、[亲子]qīn zǐ
1.人或动物的上一代跟下一代的血缘关系,也指父母与子女:~沟通。~鉴定。 2.亲生子女,特指亲生儿子。 3.指父母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有方。
12、[亲自]qīn zì
自己直接(做):~主持会议。你~去一趟吧。库房的门总是由他~开关,别人从来不经手。
13、[亲密]qīn mì
感情好,关系密切:他俩非常~。~的战友。
14、[亲戚]qīn qi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一门~。我们两家是~。他在北京的~不多,只有一个表姐。
15、[亲切]qīn qiè
1.亲近;亲密:他想起延安,像想起家乡一样~。 2.形容热情而关心:老师的~教导。
16、[亲属]qīn shǔ
和自己有血统关系或有婚姻关系的人。一般分血亲和姻亲。
17、[亲身]qīn shēn
亲自:~经历了这一考验。
18、[相亲]xiāng qīn
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
19、[亲爱]qīn ài
属性词。关系密切的,感情深厚的:~的祖国。~的同志。~的母亲。
20、[亲情]qīn qíng
亲人的情义:父女~。不念~。祖国处处有~。
21、[亲手]qīn shǒu
用自己的手(做):你~种的两棵枣树,现在长得可大啦。
22、[亲朋]qīn péng
亲戚朋友:~好友。
23、[亲吻]qīn wěn
用嘴唇接触(人或物),表示亲热、喜爱。
24、[亲生]qīn shēng
属性词。自己生育的或生育自己的:~子女。~父母。
25、[亲临]qīn lín
亲自到(某处):~其境。~现场。~指导。~抗洪前线。
26、[亲历]qīn lì
亲身经历:~其境。这是我~的事,所以印象极深。
27、[探亲]tàn qīn
探望亲属,现多指探望父母或配偶:~假。回乡~。
28、[亲王]qīn wáng
皇帝或国王的亲属中封王的人。
29、[亲笔]qīn bǐ
1.亲自动笔(写):~信。这是他~写的。 2.指亲自写的字:这几个字是鲁迅先生的~。
30、[亲亲]qīn qīn
1.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 2.亲属;亲戚。《汉书·哀帝纪》:“汉 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颜师古 注:“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餘年。”前蜀 贯休《施万病丸》诗:“贤守运心亦相似,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3.对心上人的昵称。明 单本《蕉帕记·采真》:“见灯光闪画楼,试问亲亲,果就来否?”明 冯梦龙《挂枝儿·调情》:“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 4.至亲;非常亲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是你的亲亲表妹 桂娘子 的。难道你倒不晓得!”《红楼梦》第四七回:“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 5.犹亲热,亲切。陈登科《活人塘》六:“连长一头跳下去,亲亲抱住他:‘你是党的……’嗓子再也喊不出声音了。” 6.亲近,接近。宋 梅尧臣《饮韩仲文家》诗:“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餘,孩稚扶仍噱。”
31、[亲热]qīn rè
1.亲密而热情:大伙儿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极了。乡亲们围着子弟兵,亲亲热热地问长问短。 2.表示亲密和喜爱:每次出差回家,总要先跟孩子~~。
32、[亲昵]qīn nì
十分亲密:她~地依偎在母亲怀里。
33、[宗亲]zōng qīn
同宗的亲属。
34、[亲口]qīn kǒu
(话)出于本人的嘴:这是他~告诉我的。
35、[近亲]jìn qīn
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之间不可结婚。
36、[迎亲]yíng qīn
结婚时男家用花轿、轿车、鼓乐等到女家迎接新娘。
37、[血亲]xuè qīn
有血缘关系或法律规定视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血亲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丧失。
38、[至亲]zhì qīn
关系最近的亲戚:~好友。骨肉~。
39、[和亲]hé qīn
汉族封建朝廷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如汉和匈奴、西域的和亲,唐与吐蕃的和亲。在客观上起了促进民族间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40、[孝亲]xiào qīn
孝敬父母。
qìng
1、[亲家母]qìng jia mǔ
称儿子的丈母或女儿的婆婆。
2、[请亲家舅]qǐng qìng jia jiù
在浙南畲乡山寨,山客风俗,新娘在翌年农历正月要回娘家做客,做客结束后须由同胞兄弟或堂兄弟送其返男家。
近义词
反义词
qīn
1、[干]gàn
1、[干]gān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2.指干部。3.做。4.能干;有能力的。5.担任;从事。6.事情变坏;糟。~了,钥匙忘在屋里了。
1.古代指盾牌。2.姓。3.冒犯。4.牵连;涉及。5.追求。6.水边。7.天干。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9.不用水的。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把萝卜晒成~儿。11.空虚;空无所有。12.只具形式的。13.属性词。指拜认的。14.徒然;白。~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17.慢待;置之不理。
2、[疏]shū
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浚。 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 3.关系远;不亲近:~远。亲~。 4.不熟悉;不熟练:生~。荒~。 5.疏忽:~于防范。 6.空虚:志大才~。 7.分散;使从密变稀:~散。仗义~财。 8.姓。 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奏~。 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qìng
1、[干]gàn
1、[干]gān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2.指干部。3.做。4.能干;有能力的。5.担任;从事。6.事情变坏;糟。~了,钥匙忘在屋里了。
1.古代指盾牌。2.姓。3.冒犯。4.牵连;涉及。5.追求。6.水边。7.天干。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9.不用水的。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把萝卜晒成~儿。11.空虚;空无所有。12.只具形式的。13.属性词。指拜认的。14.徒然;白。~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17.慢待;置之不理。
2、[疏]shū
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浚。 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 3.关系远;不亲近:~远。亲~。 4.不熟悉;不熟练:生~。荒~。 5.疏忽:~于防范。 6.空虚:志大才~。 7.分散;使从密变稀:~散。仗义~财。 8.姓。 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奏~。 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