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
拼音:nìng
释义:1.姓。2.见“宁”(nìng)。
组词
甯生 甯遫 甯武 甯子 甯封 甯武子 甯封子拼音
nìng笔顺
丶 丶 ㇇ 丶 ㇂ 丶 丶 丨 𠃌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níng的字 拼音为ning的字基础解释
均同“宁”。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甯-中華語文大辭典甯甯1ㄋ丨ㄥˋnìnɡ姓。甯宁2ㄋ丨ㄥˊnínɡㄋ丨ㄥˋnìnɡ〈書〉情願;寧可。同「寧」。[例]~死不屈。
甯-康熙字典甯
【午集上】【用字部】 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佞。【說文】所願也。【徐曰】甯,猶寧也。今俗言寧可如此爲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𨻰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左傳·文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衞,反過甯,甯嬴從之。【註】甯,晉邑,汲郡修武縣也。【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又【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與寧同。【前漢·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復正直往甯。【註】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
◎又【王莽傳】永以康甯。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íng
1、[定甯]dìng níng
见“定寧”。
2、[甯了]níng liǎo
见“寧了”。
3、[甯遫]níng chì
即 宁戚。《吕氏春秋·勿躬》:“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如 宁遫,请置以为大田。”高诱 注:“宁遫,即 宁戚。”毕沅 曰:“古戚、速同音,遫即速。”
4、[往甯]wǎng níng
往日所愿,平素心愿。
5、[甯武]níng wǔ
见“宁武子”。
6、[蘧甯]qú níng
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柳下 以之三黜。”唐 韩愈 孟郊《遣兴联句》:“蘧 宁 知卷舒,孔 颜 识行藏。”宋 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
7、[甯子]níng zǐ
1.见“宁武子”。 2.见“宁戚”。
8、[集甯]jí níng
见“集寧”。
9、[无甯]wú níng
见“无寧”。
10、[甯生]níng shēng
见“宁武子”。
11、[归甯]guī níng
见“归寧”。
12、[甯宓]níng mì
静止、静默。
13、[毖甯]bì níng
见“毖寧”。
14、[甯封子]níng fēng zǐ
亦称“宁封”。传说中 黄帝 时仙人。后代文人游仙诗多引为典实。汉 刘向《列仙传·宁封子》:“宁封子 者,黄帝 时人也。世传为 黄帝 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 封子。封子 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於 宁北 山中,故谓之 宁封子 焉。”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四:“真王未许久从容,立在花前别 宁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