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
拼音:zǔ
释义:1.古代祭祀或宴饮时放祭品或食物的器具。2.切肉或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3.(Zǔ)姓。
组词
刀俎 边俎 彻俎 俎豆 三俎 象俎 鱼俎 俎上肉 五杂俎 越俎代庖 简墨尊俎 越俎代谋 折冲樽俎 尊俎折冲 代越庖俎 折冲尊俎 俎樽折冲拼音
zǔ笔顺
丿 丶 丿 丶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zǔ的字 拼音为zu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豆。 2.古代切肉用的砧(zhēn)板:刀~。详细解释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同本义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俎-康熙字典俎
【子集中】【人字部】 俎
★【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𠀤音阻。祭享之器。【詩·小雅】爲俎孔碩。【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椀俎,夏后氏以嶡俎。
◎又折俎。【左傳·宣十六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玉召士會曰: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註】殽烝,升殽於俎也。體薦,半體示儉也。折俎,體解節折,示惠也。
◎又鼎俎。【韓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爲相。
◎又【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杫音賜。
◎又刀俎。【史記·項羽紀】樊噲曰: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註】俎,椹版也。
◎又尊俎。【後漢·馬融傳】起謀於尊俎之閒。【註】尊,奠酒之罇。俎,載牲之器。
◎又姓。
★又叶壯揣切,錐上聲。【蘇轍·新宅詩】李侯雖貧足圖史,旋作明窻安淨几。閉門且辦作詩章,好事從來置尊俎。 【說文】俎在且部,禮俎也。从半肉,在且旁。指事亦會意。非从人。【字彙】附人部,非。考證:〔【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捖俎,夏后氏以蕨俎。〕 謹照原文捖改椀。蕨改嶡。〔【左傳·宣十七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六年。〔【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扯,扯音賜。〕 謹照原文兩扯字𠀤改杫。
俎
《説文》:“俎,禮俎也。从半肉在且上。”罗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以为甲骨文“象置肉於且上之形”。按:俎、宜原为一字,后分化为二字。
zǔ 《廣韻》側吕切,上語莊。魚部。
(1)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牲体的礼器。木制漆饰,有四足。《説文·且部》:“俎,禮俎也。”段玉裁注:“謂《禮》經之俎也,仌為半肉字。”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俎亦四脚小槃也。”《左傳·隱公五年》:“鳥獸之肉不登於俎。”杜預注:“俎,祭宗廟器。”《莊子·逍遥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俎,肉器也。”《資治通鑑·漢成帝綏和元年》:“為其俎豆。”胡三省注:“俎,祭器,如几,盛牲體者也。”
(3)几案。《方言》卷五:“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榻前几。”
(4)姓。《字彙·人部》:“俎,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ǔ
1、[刀俎]dāo zǔ
刀和案板,切肉 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俎(zǔ)。
2、[俎豆]zǔ dòu
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指奉祀。
3、[折俎]shé zǔ
1.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牺牲的礼器。《仪礼·乡饮酒礼》:“宾升自西方,乃设折俎。”贾公彦 疏:“凡解牲体之法,有全烝其豚。解为二十体,体解即此折俎是也。”《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宋 置折俎,以多文举礼。” 2.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唐 毛杰《与卢藏用书》:“杰 时在草莽,运厄穷愁,思折俎而无因,嗟扫门而不逮。”
4、[俎簋]zǔ guǐ
俎和簋,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俎载牲体,簋盛黍稷。
5、[阼俎]zuò zǔ
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通“胙”。
6、[燅俎]xún zǔ
1.指熟热的祭牲。 2.指加热祭牲。
7、[星俎]xīng zǔ
明丽的祭器。
8、[芳俎]fāng zǔ
对祭祀用盛牲器具的美称。芳,言馨香洁净。
9、[鱼俎]yú zǔ
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
10、[醪俎]láo zǔ
指酒肉祭品。
11、[陈俎]chén zǔ
陈设俎豆。意谓会盟,止息干戈。
12、[鼎俎]dǐng zǔ
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2.泛称割烹的用具。 3.割烹。
13、[膰俎]fán zǔ
盛膰肉的祭器。亦借指祭肉。
14、[俎机]zǔ jī
见“俎几”。
15、[素俎]sù zǔ
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16、[牲俎]shēng zǔ
祭祀时盛牲的礼器。
17、[雕俎]diāo zǔ
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祭享时以盛牺牲。
18、[瑶俎]yáo zǔ
玉俎。古代祭祀、设宴时用以陈牲的礼器。
19、[高俎]gāo zǔ
放在高桌上的砧板。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
20、[玉俎]yù zǔ
古代祭祀、设宴时,用以盛牲的礼器。
21、[豆俎]dòu zǔ
1.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2.用以指礼仪。
22、[俎醢]zǔ hǎi
1.剁成肉酱。 2.肉酱。
23、[俎拒]zǔ jù
俎足中央的横木。
24、[俎味]zǔ wèi
指祭祀用食品。因牲体置于俎上,故称。
25、[缩俎]suō zǔ
谓祭品纵陈于俎。
26、[杂俎]zá zǔ
1.杂录。意谓如菜杂陈于俎,故称。 2.指斑驳的花纹。
27、[俎实]zǔ shí
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
28、[五俎]wǔ zǔ
五样祭品。
29、[罇俎]zūn zǔ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罇以盛酒,俎以置肉。 2.借指宴席。
30、[象俎]xiàng zǔ
象牙装饰的置放食品的器具。
31、[负俎]fù zǔ
《史记·殷本纪》:“﹝ 伊尹 ﹞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於王道。”后以“负俎”为干时以求进用的故实。
32、[彝俎]yí zǔ
泛指礼器。
33、[嘉俎]jiā zǔ
谓祭祀时的俎实。
34、[边俎]biān zǔ
指祭祀。
35、[胙俎]zuò zǔ
1.谓主人饮食之俎。胙,东阶,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时陈置祭肉之俎。
36、[俎羞]zǔ xiū
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因置于俎上,故称。
37、[彻俎]chè zǔ
谓撤去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国语·鲁语下》:“祭 悼子,康子 与焉,酢不受,彻俎不宴,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飫则退。”韦昭 注:“祭毕彻俎,不与 康子 宴饮也。”唐 韦述《对归胙判》:“既而三献,彻俎,肆尸还。”宋 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恩义两得其当,情文皆尽其详,彻俎云初,均釐甚广。”
38、[俎几]zǔ jǐ
1.亦作“俎机”。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 2.俎形如几,故称。切肉用的砧板。
39、[牢俎]láo zǔ
古代祭祀时盛牺牲的礼器。
40、[房俎]fáng zǔ
周 时祭器。俎,谓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