鵄
拼音:chī
释义:1.同“鴟”。
组词
角鵄 龙鵄 僧迦鵄 猿经鵄顾拼音
chī笔顺
一 𠃋 丶 一 丨 ㇀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𠃌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鸱”。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鵄-中華大字典1、鵄釋文:蠎或字。《集韻》:蠎。悒也。或作~。
〔按康熙字典以此解併注匨下。引玉篇、廣韻、集韻、及淮南子萬畢術之作~者證之。疏矣。攷廣韻、集韻俱別見匨字。音釋竝異。一切經音義曰。~梟。古文鴟~二形。今作~同。不云匨亦同也。又所引晉書涼武昭王傳。惟蒙遜匨跱一城語。亦誤。今其傳。如~跱、~鳶、鴞~。字無作匨者。故仍別之〕。
2、鴟讀音:稱脂切,音摛,支韻。釋文:
❶蠎籒文。見《說文隹部》。
❷怪鳥也。《山海經西山經》:王危之山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巽。其名曰~。《注、》:巽。似鵰。黑文赤頸。
❸輕也。見〔書呂刑~義姦宄釋文引馬注〕。
❹~夷。革囊。《國語吳語》:盛以~夷而投之於江。
〔按史記越世家。自謂~夷子皮。索隱。生牛皮也。漢書鄒陽傳。子胥~夷、注。應邵曰。吳王取馬革爲~夷。受子胥。沈之江。~夷、榼形。師古曰。~夷、卽今之盛酒~夷幐〕。
❺蹲~。芋也。《史記貨殖傳》: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
❻~肩。肩上竦也。《後漢梁冀傳》:爲人鳶肩豺目。
〔注〕:鳶、~也。~肩、上竦也。
❼~祀。祠祀也。《顏氏家訓書證》:吳人呼祠祀爲~祀。故以祠代~。
❽茅~。今淋~也。《爾雅釋鳥》:狂、茅~。《義疏》:淋、茅、聲轉也。茅~、卽今貓兒頭。其貌似貓。人目。有毛角。其鳴曰轂轆貓。故蜀人謂之轂轆鷹。楊州謂之夜貓。善笑。俗人聞其笑聲。云有凶旤也。
❾怪~卽。~鵂也。《爾雅釋鳥》:怪~。
〔按一切經音義引舍人曰。怪~、一名狂鳥。一名鵂鶹。南陽名鉤鵅一。名忌欺。晝伏夜行。鳴爲怪也。据此。怪~、卽鵋䳢矣〕。
❿梟~。土梟也。《爾雅釋鳥》:梟~。
〔按朱駿聲云。漢書司馬相如傳。射游梟。武五子傳。昌邑多梟。此食母之鳥。卽爾雅之梟~也。或曰怪~梟~連文。以其怪惡。故以梟名。郭注分之、誤也。亦通。据此。怪~、梟~。有二義矣。存疑〕。
【读音】chī
【繁体】鵄
鵄chī
⒈古同“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ī
1、[龙鵄]lóng chī
冠距未成,翠羽未树,人见其身者,谓之龙鵄;见其首者,名曰鴮鸅:皆訾其丑而笑其拙。”一本作“龙鸡”。
2、[角鵄]jiǎo chī
鸱鸺的别名。鵄,同“鴟”。
3、[僧迦鵄]sēng jiā chī
即僧却崎。
4、[猿经鵄顾]yuán jīng chī gù
古代导引术之一。模仿猿、鵄的动作,活动肢体关节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