穅
拼音:kāng
释义:1.同“糠”。
组词
穅糟 穅豆 穅秕 糟穅 穅粃 播穅眯目 狧穅及米拼音
kāng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丶 一 丿 𠃍 一 一 亅 丶 ㇀ 丿 ㇏同音字
拼音为kāng的字 拼音为kang的字基础解释
同“糠”。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穅-中華語文大辭典穅糠ㄎㄤkānɡ「糠」的異體字。
穅-中華大字典1、穅讀音:丘岡切,音康,陽韻。釋文:
❶穀之皮也。从禾米。庚聲。見《說文》。
〔注〕:爾雅云。康、空也。从禾米。米皮去。其內卽空之意也。《段注》:云穀者。晐黍稷稻梁麥而言。
❷凶年無穀曰~。見《周書諡法》。
❸好樂怠政曰~。見《漢書諸侯王表集注》。
❹通康。《詩生民傳》:或簸~者。《釋文》:~。字亦作康。
❺通糠。《莊子逍遙遊》:是其塵垢粃~。《釋文》:~、字亦作糠。
2、康讀音:丘岡切,音穅,陽韻。釋文:
❶穅或字。《說文禾部》。穅。穀之皮也。~。穅或省作。
❷樂也。見《爾雅釋詁》。
❸安也。見《爾雅釋詁》。
❹和也。《史記樂書》:而民~樂。
❺五達之大路。《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六達謂之莊。
〔按凡稱通衢大道曰~莊。義本此〕。
❻襃大也。《禮記祭統》:~周公。
❼美名也。《易晉》:~侯用錫馬蕃庶。
❽豐年好樂曰~。安樂撫民曰~。見《周書諡法》。
❾盛也。《淮南天文》:十二歲一~。
❿~瓠。瓦盆底也。《漢書賈惚傳》:寶~瓠。
⓫州名。唐置。屬嶺南道。當今廣東德慶縣。
⓬~居。國名。《漢書西域傳》:~居去長安萬二千里。
〔按卽今哈薩克〕。
⓭~。西藏之一部。在今境最東。一稱喀木。
⓮當~。獸名。《山海經東山經》:欽山有獸焉。其名曰當~。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
⓯姓也。衞~叔之後。
⓰通漮。虛也。《詩賓之初筵》:酌彼~爵。
3、康讀音:苦浪切,音抗,漾韻。釋文:亢也。《禮記明堂位》:崇坫~圭。
〔注〕:~讀爲亢。
〔疏〕:亢、舉也。
4、毝釋文:穅或字。見《說文禾部》。
5、糠讀音:丘岡切,音康,陽韻。釋文:同穅。《莊子逍遙遊》:是其塵垢粃穅。《釋文》:穅、亦作~。
〔按玉篇。~、俗穅字。集韻。穅。說文、穀皮也。或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āng
1、[穅核]kāng hé
指粗劣的食粮。覈,糠中的粗屑。《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穅覈耳。’”林纾《折廉》:“矧若人者,吾又安知其不外穅覈而内粱肉也?”
2、[穅糟]kāng zāo
糠和酒滓。喻指粗劣的食粮。
3、[糟穅]zāo kāng
见“糟糠”。
4、[穅粃]kāng bǐ
即穅秕。
5、[穅镫]kāng dèng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6、[穅豆]kāng dòu
充作食粮的糠和豆。泛指粗劣的食粮。
7、[穅秕]kāng bǐ
指粗劣的食粮。秕,瘪谷。
8、[狧穅及米]shì kāng jí mǐ
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
9、[播穅眯目]bō kāng mí mù
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