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lí

释义:1.亦作“犁”。2.耕。3.摧毁,平毁。4.释然;豁然。参见“犂然”。5.杂色。6.通“黧”。黑色。参见“犂老”、“犂黑”。7.通“離”。分开。8.通“黎”。比及。参见“犂明”、“犂旦”。9.通“剺”。参见“犂面”。用刀割脸。10.量词。表示雨量相当于一犁入土的深度。11.姓。春秋齐有犁弥。见《左传·定公九年》。12.通“黎”。众多。参见“犂元”。13.耕地翻土的农具。14.指杂色牛。

组词

踏犂 犂然 耦犂 犂民 犂元 一犂雨 犂眉騧 扶犂手 犂舌狱 留犂挠酒 犂牛之子 犂庭扫穴 埽穴犂庭 凶犂土丘 拽耙扶犂

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𠃌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lí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同“犁”。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犂-中華語文大辭典

犂犁ㄌ丨ˊlí1.「犁」的異體字。2.姓。

犂-中華大字典

1、犂讀音:憐題切,音黎,齊韻。良脂切,音棃,支韻。釋文:
❶本作婈。《說文》:婈。耕也。《段注》:山海經曰。后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郭傳曰。始用牛~也。耒部耕、訓~。是~、耕、二字互訓。蓋其始、人耕者謂之耕。牛耕者謂之~。其後互名之。
 〔按耒耜經曰。耒耜、農之言也。民之習通謂之~。冶金而爲之者曰~鏡。本作鑱。曰~壁。斲木而爲之曰~底。曰壓鑱。曰策頟。曰~箭。曰~轅。曰~梢。曰~評。曰~建。曰~槃。木與金凡十有一事〕。
❷利也。利發上絕艸根也。見《釋名釋用器》。
❸牛雜文者也。《論語雍也》:~牛之子。
 〔又〕:牛似虎文者。《山海經東山經》:其狀如~牛。
❹老人面色如浮垢也。《書泰誓》:播棄~老。
❺比也。《史記呂后紀》:~明。
 〔注〕:徐廣曰。~、猶比也。將明之時。
❻結也。《史記南越傳》:~旦。
 〔注〕:呂靜云。~、結也。結、猶連及逮至也。
❼遲也。《史記齊太公世家》:~明至國。
❽祝~。歲陽也。《史記歷書》:祝~。《索隱》:祝~、已也。
 〔按爾雅作著雍。釋文。著、本或作祝。廱、又作雍。本或作黎〕。
❾撑~。天也。《漢書匈奴傳》:匈奴謂天爲撑~。謂子爲孤塗。
❿孅~。北狄別名。《周書王會》:正北孅~。
 〔按史記匈奴傳云。薪~之國。薪~聲近。或卽一地〕。
⓫蒲~。國名。《漢書西域傳》:蒲~國王治蒲~國。〔當今新疆莎車境之塞爾勒克〕。
⓬畱~。飯匕也。《漢書匈奴傳》:單于以徑路刀金畱~撓酒。
 〔注〕:畱~、飯匕也。撓、和也。
⓭泥~。地獄也。《翻譯名義》:地獄、梵稱泥~。
⓮伊~。舊府名。在新疆省西北。卽今綏定縣境。與俄接界。爲中俄通商巨埠。
⓯草名。如桔梗。見《廣雅釋草》。
⓰人名。《左昭二十九年傳》:顓頊氏有子、曰~。爲祝融。
⓱地名。《左哀十年傳》:取~及轅。
 〔注〕:~、一名隰。濟南有隰陰縣。
 〔按~、亦曰~邱。隰陰、一作漯陰。當今山東臨邑縣西〕。
⓲通黎。《左莊五年傳》:郳~來來朝。〔公羊穀梁傳均作黎〕。
⓳通離。《禮記少儀》:~而不提心。《釋文》:~、本作離。
2、犂讀音:力求切,音畱,尤韻。釋文:~然。堅確之意。《莊子山木》:~然有當於人心。
3、犁釋文:同犂。見《洪武正韻》。
4、膕讀音:良脂切,音黎,支韻。釋文:犂或字。《集韻》:犂。牛駁文。一曰耕也。或作~。
5、婈釋文:犂本字。見《說文》。
6、鯂讀音:憐題切,音黎,齊韻。釋文:婈省字。《集韻》:婈。耕也。或作犂。亦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踏犂]tà lí

一种用脚踩踏的耕田农具。元 王祯《农书》卷十三:“﹝长鑱﹞,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会太子中允 武允成 献踏犂,以人力运之,不用牛,帝亟令秘书丞 陈尧叟 等往 宋州,依其制造成以给民,民甚赖焉。”

2、[犂牛]lí niú

1.杂色牛。 2.比喻劣父。 3.耕牛。

3、[楼犂]lóu lí

即耧犁。耧车。可同时进行犁沟和播种的农具。

4、[犂軶]lí è

见“犂軛”。

5、[犂平]lí píng

扫荡平定。

6、[犂湖]lí hú

见“犂鶘”。

7、[犂壁]lí bì

见“犂镜”。

8、[渠犂]qú lí

亦作“渠黎”。汉 西域 诸国之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轮台县 东南、尉犁县 西北。

9、[犂子]lí zǐ

犹言犁牛之子。

10、[架犂]jià lí

1.谓操犁耕作。 2.鸟名。以其叫声而名。

11、[犂明]lí míng

亦作“犁明”。黎明。犂,通“黎”。《史记·吕太后本纪》:“孝惠 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 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犂明,孝惠 还,赵王 已死。”《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 闻之,夜衣而行,犂明至国。”司马贞 索隐:“犂犹比也。一云犂犹迟也。”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二十六日犁明,促侍女整粧,往 和桥 地藏庵 进香。”

12、[犂槅]lí gé

见“犂軛”。

13、[犂民]lí mín

黎民百姓。犂,通“黎”。

14、[犂扫]lí sǎo

亦作“犁扫”。见“犂庭扫穴”。

15、[耕犂]gēng lí

见“耕犁”。

16、[犂庭]lí tíng

亦作“犁庭”。见“犂庭扫穴”。

17、[犂涂]lí tú

亦作“犂鹕”。

18、[犂镜]lí jìng

亦称“犂壁”。亦作“犁镜”。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属部件。用以翻转和破碎犁起的土块。

19、[犂耳]lí ěr

即犁镜。《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五年》:“秦 征北将军、幽州 刺史 行唐公 洛,勇而多力,能坐制奔牛,射洞犂耳。”胡三省 注:“犂耳之铁厚而坚。”参见“犂镜”。

20、[犂别]lí bié

犹区分。犂,通“离”。

21、[泥犂]ní lí

1.亦作“泥犁”。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为地狱。在此界中,一切皆无,为十界中最恶劣的境界。 2.船民用来固定铁锚的一种工具。

22、[犂春]lí chūn

犹春耕。

23、[锄犂]chú lí

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24、[犂镵]lí chán

即犁铧。

25、[犂老]lí lǎo

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犂,通“黧”。

26、[犂曙]lí shǔ

黎明。犂,通“黎”。

27、[犂元]lí yuán

黎民百姓。犂,通“黎”。

28、[犂鹕]lí hú

亦作“犁湖”。水鸟。即鹈鹕。

29、[牛犂]niú lí

谓以牛犁地。亦指耕牛和耕犁。

30、[犂舌]lí shé

亦作“犁舌”。谓入犁舌狱割舌。

31、[犂然]lí rán

1.亦作“犁然”。犹释然。自得貌。《庄子·山木》:“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犂然有当於人之心。”一本作“犁然”。陈鼓应 今注引 焦竑 曰:“犂然,如犂田者,其土释然也。”一说犹栗然。见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说。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十:“少陵 古诗,有歌行吟叹之异名,每与能诗者求其别,讫未尝犂然当于心也。” 2.明察,明辨貌。明 张居正《贺朱镇山重膺殊恩序》:“凡古今隆替,名物隐賾,一叩之,罔不犂然辨,洞然析,武库未足喻其藏,江海未足方其畜也。”清 侯方域《赠丁掾序》:“我 徐公 至则洁清而威严,犂然不可欺。”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二章二:“像他(朱有燉)那样作剧年代犁然可考的,在 元 明 戏曲史里殆也是唯一的特例。”

32、[疾犂]jí lí

见“疾棃”。

33、[驾犂]jià lí

鷑鸠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

34、[犂锄]lí chú

1.亦作“犁鉏”。亦作“犁锄”。农具。犁和锄。 2.借指耕作。

35、[耦犂]ǒu lí

西汉 武帝 时搜粟都尉 赵过 提倡的一种早期牛耕形式。共用二牛三人。具体耕作法,说法不一。有二牛挽一犁之说:一说一人扶犁,一人按辕,一人牵牛;一说二人牵牛,一人扶犁。有二牛二犁之说:谓一人前引二牛,二人各扶一犁而耕。

36、[犂黑]lí hēi

黧黑,黑色。犂,通“黧”。

37、[犂花]lí huā

亦作“犁花”。指犁翻的土块。似浪花状,故称。

38、[犂旦]lí dàn

黎明。犂,通“黎”。

39、[犂面]lí miàn

用刀割脸。犂,通“剺”。

40、[犂铧]lí huá

1.亦作“犁鏵”。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金属器。略呈三角形。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八:“犁鏵,犁刃也。” 2.铧式犁。碧野《我怀念的是牛》:“小青牦开年第一次被套上了犁铧。”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犂的反义词 犂的近义词 犂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犂能组什么词
  • 犂能组什么词语
  • 犂可以组什么词
  • 犂可以组什么词语
  • 犂字可以组什么词
  • 犂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犂字能组什么词
  • 犂字能组什么词语
  • 犂字开头的成语
  • 犂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