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
拼音:xī
释义: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粗而厚,微黑色,毛极少。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吃植物。通称犀牛。2.坚固。3.(Xī)姓。
组词
犀利 犀表 犀伻 灵犀 犀角 犀比 犀璧 犀蔽 犀牛 辟尘犀 辟寒犀 辟水犀 堕罗犀 拔犀擢象 束贝含犀 烧犀观火 一点灵犀 犀牛望月 犀顶龟文 犀角烛怪拼音
xī笔顺
𠃍 一 丿 丨 丶 ㇀ 丿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xī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犀-中華語文大辭典犀ㄒ丨xī1.哺乳動物名。形狀略像牛,頸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個或兩個角,皮膚粗而厚,微黑,毛極稀少。吃植物,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草原或森林裡。通稱「犀牛」。2.指犀牛皮。[例]~甲。3.堅利;銳利。[例]~利。
犀-辞源3【犀】12画 7725·9 xī ㄒㄧ 先稽切,平,齊韻,心。脂部。㊀動物名。也稱犀牛。體大於牛,鼻上有一或二角,間亦有三角者。無毛而皮極堅厚,古人多用以製甲。墨子 公輸:“荆有 雲夢,犀兕麋鹿滿之。”㊁犀角製的器物。漢 揚雄 法言 孝至:“訩訩北夷,被我純繢,帶我金犀。”注:“犀,劍飾。”㊂堅固,鋭利。漢 桓寬 鹽鐵論 申韓:“犀銚利鋤,五穀之利而閒草之害也。”㊃瓠瓜的種子。文選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蔗傳餘節,瓜表遺犀。”參見“瓠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