竪
拼音:shù
释义:1.同“豎”。
组词
騃竪 碧竪 横竪 庸竪 踢竪 建竪 横七竪八 横眉竪目 歪七竪八 横三竪四拼音
shù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丨 ㇄ ㇇ ㇏ 丶 一 丶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shù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见“竖”。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竪立813異「豎」的異體字。
竪-中華大字典1、竪釋文:豎俗字。
2、豎讀音:上主切,音裋,麌韻。釋文:
❶堅立也。見《說文臤部》。《段注》: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與尌音義同。而~从臤。故知爲堅立。
〔按各本作䜿立。繫傳曰、豆器。故爲~立。通訓定聲以爲誤也〕。
❷縱也。《楞嚴經》:人天本~。畜生本橫。
❸直也。見《字彙》。
❹貞也。見《韻會》。
❺猶小也。見《文選江淹雜體詩注》。
❻小使也。《淮南人間》:~陽穀奉酒而進之。
❼掌通內外者。《左僖二十八年傳》:曹伯之~侯獳。
❽僮僕之偁。《史記酈生傳》:沛公罵曰。~孺。
〔按後漢王允傳注云。~者言賤劣如僮~。据此。則官~亦此義〕。
❾未冠者之官名。《周禮天官序官》:內~。
〔按段玉裁云。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因以爲官名。~之言孺也〕。
❿~褐。小襦也。《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褐。
〔又〕:僮~之褐。亦短褐也。《荀子大略》:衣則~褐不完。
〔按朱駿聲曰。~褐有兩說。其實借爲裋字。史記孟嘗君傳。而士不得裋褐。索隱。~褐、謂褐衣而~裁之。以其省而便事也〕。
⓫姓也。鄭大夫~柎。齊~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ù
1、[碧竪]bì shù
亦作“碧竖”。制作茶叶的人。清 周亮工《闽小纪》卷上:“延邵 呼制茶人为碧竪。富沙 陷后,碧竪尽在緑林中矣。”清 周亮工《闽茶曲》:“桥门石録未消磨,碧竪谁教尽荷戈?”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碧竖》:“余谓碧竖、红娘,天然佳对。”
2、[牛竪]niú shù
亦作“牛竖”。管牛的仆役;牧童。宋 王安石《有感》诗:“放斥僕与马,独身步田畴。牛竖歌我傍,听之为久留。”
3、[安竪]ān shù
犹树立,设立。《云笈七籤》卷二:“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竪南北,制正东西。”
4、[建竪]jiàn shù
见“建竖”。
5、[撅竪]juē shù
亦作“撅竖”。犹暴发。《魏书·崔浩传》:“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背德於 姚兴,撅竪小人,无大经略。”《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6、[牧竪]mù shù
见“牧竖”。
7、[仆竪]pú shù
见“僕竖”。
8、[庸竪]yōng shù
见“庸竖”。
9、[騃竪]sì shù
见“騃竖”。
10、[横竪]héng shù
见“横竖”。
11、[踢竪]tī shù
见“踢竖”。
12、[标新竪异]biāo xīn shù yì
同“标新立异”。清 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竪异,牛鬼蛇神,其失有纤。”
13、[胆寒发竪]dǎn hán fā shù
形容恐怖之极。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 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髮竪,永为子孙之戒。”
14、[横遮竪挡]héng zhē shù dǎng
见“横拦竖挡”。
15、[横七竪八]héng qī shù bā
见“横七竖八”。
16、[横三竪四]héng sān shù sì
见“横三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