萁
拼音:qí
释义:1.〈方〉豆秸。
组词
香萁 枯萁 龁萁 蕨萁 茈萁 豆萁才 煮豆燃萁 燃萁之敏 豆萁相煎拼音
qí笔顺
一 丨 丨 一 丨 丨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qí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豆子的秸秆:豆~。详细解释
豆秸
萁,豆茎也。从艸,其声。——《说文》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汉书·杨恽传》
炊萁燧火。——《淮南子·时则》
又如:萁秆(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萁-中華語文大辭典萁萁1ㄑ丨ˊqí〈書〉豆的莖稈。[例]~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萁萁2ㄐ丨jīㄑ丨ˊqí〈書〉一種似荻而細的草。
萁-康熙字典萁
【申集上】【艸字部】 萁
〔古文〕𦬟
★【唐韻】【集韻】𠀤渠之切,音棊。【說文】豆莖也。【前漢·楊惲傳】種一頃豆,落而爲萁。
★又【廣韻】居疑切,音姬。【韻會】菜,似蕨。【馬融·廣成頌】茈萁芸蒩。
◎又草也。【前漢·五行志】檿弧萁服。【師古註】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爲服也。
◎又【禮·曲禮】梁曰薌萁。【註】萁,語辭也。
★又居開切,音該。【淮南子·時則訓】爨萁燧火。【註】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í
1、[豆萁]dòu qí
豆秸。
2、[龁萁]hé qí
嚼食豆茎。
3、[簸萁]bò qí
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簸箕形的指纹。
4、[芗萁]xiāng qí
祭祀所用之高粱。
5、[萁服]qí fú
萁草做的箭袋。
6、[茈萁]zǐ qí
草名。一种蕨类植物。
7、[香萁]xiāng qí
1.称供祭祀用的粱。 2.指豆秸。
8、[蕨萁]jué qí
蕨苗。俗名蕨菜。
9、[枯萁]kū qí
枯萎的豆秸。
10、[燃萁煮豆]rán qí zhǔ dòu
比喻骨肉相残。同“煮豆燃萁”。
11、[萁豆相煎]qí dòu xiāng jiān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聂荣臻《山城堡战斗》三:“当时被迫与 胡宗南 部一同向我进攻的右路东北军 王以哲 部,曾表示决不愿意与红军为敌,不愿意见到萁豆相煎的局面。”参见“七步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