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
拼音:làn
释义:1.水泛滥,溢出。2.过度;没有节制。3.引申指没有操守,胡作非为。4.虚妄不实。5.浮华。6.指浮华的言词。7.冤屈,冤枉。8.犹言才不胜任。用作谦词。9.通“檻”。施柴于水中作槛以取鱼。10.通“欿”。贪欲;使贪羡。11.用同“爛”。破碎、松软。参见“濫泥”。12.用同“爛”。程度深。参见“濫熟”。
拼音
làn笔顺
丶 丶 ㇀ 一 丨 𠃍 一 丨 ㇄ 丿 一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làn的字 拼音为lan的字基础解释
见“滥”。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濫-中華語文大辭典濫滥ㄌㄢˋlàn1.大水漫溢出來。[例]氾~。2.過度;不加節制。[例]~捕│亂砍~伐│縱欲~情│寧缺毋~。3.浮泛,不切實際。[例]陳腔~調。
濫-中華大字典1、濫讀音:蘆瞰切,音懢,勘韻。釋文:
❶氾也。一曰。濡上及下也。詩曰。铟沸~泉。一曰。淸也。見《說文》。《王注》:濡上及下者。~泉之義。此先釋之而後引詩以證也。詩小雅采菽、大雅瞻卬、皆曰觱沸檻泉。借檻字者。謂如有檻逼朿之。故濆薄而上涌也。箋云。所由者深。言其所濆者高、由於深也。是以濡上及下矣。濡非濡濆之濡。乃易濡其尾之濡。謂沾濡也。所濆者高。則先濡其上、而後及其下也。
〔按女部㜮下云。過差也。段玉裁云。凡不得其當曰過差。亦曰㜮。今字多以~爲之。~行而㜮廢矣〕。
❷溢也。《左哀五年傳》:不僭不~。
❸失也。《左昭八年傳》:民聽~也。
❹過也。《周書程典》:不~其度。
❺竊也。見〔論語衞靈公小人窮斯~矣鄭注〕。
❻僭差也。《禮記樂記》:狄成滌~之音作。
❼~竊姦聲也。《禮記樂記》:鄭音好~淫志。
❽謂泛~小流貌。《家語》:其源可以~觴。
❾以諸和水也。《禮記內則》:漿水醷~。
〔按釋文曰。乾桃乾梅皆曰諸。釋名釋飮食曰。桃~水漬而藏之。其味~~然酢也〕。
❿漬也。《國語魯語》:宣公夏~於泗淵。
⓫覦也。《淮南俶眞》:美者不能~也。
⓬~漿。謂泛冰於水以求寒也。《管子禁藏》:夫冬日之不~。非愛冰也。
⓭動有文體謂之禮。反禮爲~。見《賈子道術》。
⓮貪也。《呂覽權勳》:虞公~於寶與馬。
⓯施袈罔也。《文選張衡賦》:澤虞是~。《薛注》。施袈罔也。
〔按朱駿聲以此爲檻之借字。謂施柴水中。以聚魚。圍而捕之。如檻之四面設闌。所謂渴澤而漁者〕。
⓰浮辭也。《文選陸機賦》:每除煩而去~。
⓱~脇。音不和。《淮南脩務》:而不期於~脇號鐘。
⓲水名。《水經濁漳水注》:絳水西出穀遠縣東發鳩之谷。謂之爲~水也。東逕屯畱縣故城南。東北流入於漳。
〔按淸一統志云。藍水源出山西屯畱縣西南九十里。盤秀山之陽。東流逕長子縣北二十五里。又東至長治縣西二十里入漳。酈道元以爲絳水。又曰。水經注有絳水而無藍水。其絳水所行之道。皆今藍水也。据是知~藍音轉耳〕。
2、濫讀音:盧甘切,音藍,覃韻。盧瞰切,音懢,勘韻。釋文:邑名。《左昭三十一年傳》:黑肱以~來奔。
〔注〕:~。東海昌慮縣。
〔按當今山東沂水縣〕。
3、濫讀音:杜覽切,音啖,感韻。釋文:猶擥也。言竹聲擥然。有積聚之意也。見〔禮記樂記竹聲~疏〕。
4、濫讀音:戶黤切,音檻,豏韻。釋文:
❶~泉正出。正出、涌出也。見《爾雅釋水》。
〔疏〕:詩言檻泉者。正直上出之泉也。~、檻、音義同。
〔按釋名釋水。水正出曰~泉。~、銜也。如人口有所銜。口闓則見也〕。
❷水名。《水經河水注》:隴水。卽山海經所謂~水也。水出鳥鼠山西北高城嶺。西逕隴坻。又西北逕武街城南。又西北逕狄道故城東。又西北流注于洮水。
〔按山海經西山經。~水、郭音檻。淸一統志曰。在甘肅狄道州東。源出渭源縣西北。流人州境。注于洮水。狄道州今改縣〕。
5、濫讀音:胡暫切,音鑑,勘韻。釋文:
❶鑑或字。《集韻》:鑑。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周禮、春治鑑。或从水。
❷浴器也。《莊子則陽》:同~而浴。
6、濫讀音:魯敢切,音覽,感韻。釋文:稈或字。《集韻》:稈。漬果也。一曰染也。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