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
拼音:tuó
释义:1.(Tuó)沱江,水名。在四川中部,流入长江。2.〈方〉可以停船的水湾。多用于地名。
组词
沱茶 滂沱 淡沱 屈沱 沱若 沱汜 瀢沱 恶沱 滹沱饭 涕泗滂沱 大雨滂沱 滂沱大雨拼音
tuó笔顺
丶 丶 ㇀ 丶 丶 ㇇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tuó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基础解释
1.沱江,水名,是长江的支流,在四川中部。 2.〈方〉可以停泊船只的水湾。多用于地名,如朱家沱、唐家沱(均在四川)。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它声。本义:江水支流的通名)
同本义
沱,江别流也。——《说文》
又如:沱汜(泛指江水支流)
可以停船的水湾 。多用于地名。四川省有朱家沱、石盘沱等
沱江 。长江的支流,在四川省
恸哭的,泪如雨下的
出涕沱若,戚嗟若。——《易·离》
大雨瓢泼的样子
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沱-中華語文大辭典沱ㄊㄨㄛˊtuó1.可停船的水灣。2.用於地名:(1)沱沱河,水名,在青海。(2)沱江,水名,在四川。(3)朱家沱,地名,在重慶。
沱-康熙字典沱
【巳集上】【水字部】 沱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駝。【說文】江別流也。出㟭山。【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𠀤音柁。與𣵺同。瀢𣵺,沙土往來貌。【郭璞·江賦】碧沙瀢𣵺而往來。
◎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考證:〔【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uó
1、[滂沱]pāng tuó
形容雨下得很大:大雨~。涕泗~(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流得很多)。
2、[滹沱]hū tuó
亦作“滹沲”。水名。即 滹沱河。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县 东之 泰戏山,穿割 太行山,东流入 河北平原,在 献县 和 滏阳河 汇合为 子牙河。至 天津市,会 北运河 入海。唐 李颀《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寒风卷叶渡 滹沱,飞雪覆地悲峨峨。”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凡 大河、漳水、滹沲 ……悉是浊流。”
3、[沱茶]tuó chá
一种压成碗形的成块的茶,产于云南、四川、重庆。
4、[孤沱]gū tuó
豫西北方言,gūtuó。
5、[屈沱]qū tuó
指 屈原 故居。
6、[淲沱]biāo tuó
见“淲池”。
7、[澹沱]dàn tuó
荡漾貌。
8、[潭沱]tán tuó
同“潭沲”。
9、[黄沱]huáng tuó
古代 长江 的别称。
10、[沱若]tuó ruò
涕泪纷落如雨貌。
11、[頽沱]tuí tuó
亦作“颓沱”。水流向下宣泄。亦指向下宣泄的水流。五代 齐己《夏雨》诗:“頽沱来洞壑,汗漫入 瀟湘。”
12、[沱汜]tuó sì
亦作“沲汜”。泛指江水支流。
13、[江沱]jiāng tuó
亦作“江沲”。长江 和 沱江。亦指 长江 流域和 沱江 流域。
14、[磅沱]bàng tuó
刚度。
15、[淡沱]dàn tuó
见“淡沲”。
16、[颓沱]tuí tuó
亦作“颓沱”。水流向下宣泄。亦指向下宣泄的水流。
17、[恶沱]è tuó
浊水不流貌。
18、[呼沱饭]hū tuó fàn
即粥。据《后汉书·冯异传》及《光武帝纪上》载,光武帝 刘秀 于 更始 二年行军至 呼沱河(按即 滹沱河),时天寒,众皆饥疲,冯异 进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冯异 字)豆粥,飢寒俱解。”后遂有称粥为“呼沱饭”者。宋 陶穀《清异录·呼沱饭》:“光武 在 滹沱,有 公孙 豆粥之荐,至今西北州县有号粥为呼沱饭者。”
19、[青牛沱]qīng niú tuó
青牛沱坐落于四川省德阳什邡市红白镇。青牛沱原名清油沱,因水清如油而得名,清油是四川老百姓对菜油的俗称:以清油形容山水 之清,足见青牛沱一直是藏于深山,无人识得的一块璧玉了。?青油沱改名青牛沱,起因是该沱西岸巨石,状如牛头,而民间传说大禹治水平地乘车,水 上行舟,山间则骑着青牛,青牛沱如牛头的岩石乃大禹出山时所骑青牛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