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méi

释义:1.〈书〉河岸;水滨。

组词

云湄 江湄 井湄 川湄 海湄 水湄 湫湄 湄公河

拼音

méi

笔顺

𠃍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méi的字 拼音为mei的字

基础解释

水边;岸旁。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水,眉声。本义: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同本义

    湄,水草交为湄。——《说文》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湄-中華語文大辭典

湄ㄇㄟˊméi〈書〉岸邊;水邊。[例]所謂伊人,在水之~(《詩經‧秦風‧蒹葭》)。

湄-中華大字典

1、湄讀音:旻悲切,音眉,支韻。釋文:
❶本作碷。《說文》:碷。水草交爲碷。
 〔按訓本爾雅。李巡注曰。水中有草木交會曰~。釋文。~、本或作廧、鎌、㵟、繪。四字同。集韻。~、或作鎌、㵟、醱、每。又、溦下注。通作~。王筠曰。字或作堳。廣雅。堳、厓也。又借麋字。詩巧言。居河之麋、傳云。水草交謂之麋。釋文。麋、本又作~。筠案鐘鼎文多借麋爲眉。則~作麋者。猶之省形存聲也〕。
❷水隒也。《詩蒹葭》:在水之~。
❸眉也。臨水如眉臨目也。水經川歸之處也。見《釋名釋水》。
❹湖名。《水經濟水注》:濟水右迤遏爲~湖。方四十餘里。濟水東北與~溝水合。上承~湖。北流注濟。
 〔按湖在山東長淸縣西南五里。東西三十里。南北二十五里。元和郡縣志謂之淯溝泊〕。
❺~臺。孟諸澤也。《太平寰宇記》:孟諸澤、今俗呼爲~臺。
 〔按禹貢錐指曰。虞城縣西北十里有孟諸臺。卽~臺也、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里。孟諸澤皆在其中。攷虞城縣、屬河南〕。
2、湄讀音:乃管切,音煖,旱韻。釋文:渜或字。《集韻》:渜。湯也。或作~。
 〔按攷工記㡛氏。湅絲以涚水漚其絲。注。故書涚作~。司農云。~水、温水也。釋文。~、劉音眉。一音奴短反。校勘記曰。漢讀考云。~、當作渜。士喪禮渜濯棄於坎。古文渜作湪。湪涗同字。按釋文當云一作渜。音奴短反。今本奪作渜二字。~無反奴短之理也〕。
3、鎌讀音:旻悲切,音眉,支韻。釋文:湄或字。《集韻》:說文、水草交爲湄。或作~。
4、碷釋文:湄本字。見《說文》。
5、醱釋文:湄或字。見《集韻》。
6、每釋文:湄或字。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éi

1、[云湄]yún méi

云际,云表。

2、[海湄]hǎi méi

海边。

3、[川湄]chuān méi

河边。

4、[水湄]shuǐ méi

水边。

5、[井湄]jǐng méi

亦作“井眉”。井口的边沿。语本 汉 杨雄《酒箴》:“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书·游侠传·陈遵》引作“眉”。

6、[江湄]jiāng méi

江岸。

7、[湫湄]qiū méi

小水;水草交接之处。

8、[湄公河]méi gōng hé

东南亚最长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南部,名澜沧江,向南流经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云南省西部。出境后始名湄公河,经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到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 500千米。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湄的反义词 湄的近义词 湄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湄能组什么词
  • 湄能组什么词语
  • 湄可以组什么词
  • 湄可以组什么词语
  • 湄字可以组什么词
  • 湄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湄字能组什么词
  • 湄字能组什么词语
  • 湄字开头的成语
  • 湄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