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
拼音:bài
释义:1.(~子)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叶像稻叶,是稻田的害草。2.用于比喻,形容微小、琐碎。
组词
稗记 稗小 稗实 稗秕 稗饭 秕稗 雀稗 稗草 稗子 稗沙门 鸭爪稗 稗官词 清稗类钞 稗耳贩目 稗官小说 稗官野史 稗说琐语拼音
bài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丿 丨 𠃍 一 一 丿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bài的字 拼音为bai的字基础解释
1.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是稻田主要杂草。 2.形容微小或非正统的:~贩。~史。详细解释
(形声。从禾,卑声。本义:稻田里的一种杂草) 稗草。一年生禾草 (Echinochloa crusgalli ),叶似稻,节间无毛,杂生于稻田中,有害于稻子的生长
稗,禾别也。——《说文》
用秕稗也。——《左传·定公十年》。注:“草之似谷者。”
不如夷稗。——《孟子》
养稊(tí一种形似稗的草)稗者伤禾稼。—— 王符《潜夫论》
又如:稗秕(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形容小;非正统的
稗,小也。——《广雅》
盖出于稗官。——《汉书·艺文志》。注:“偶语为稗。”按:亦别种非正之意。故小贩亦谓之稗贩。
蒙正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宋史·高若讷传》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稗官(古代的小官名。因稗官也收集民间故事小说,后沿以称小说家);稗官野史(略称稗史。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稗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稗-中華語文大辭典稗ㄅㄞˋbài1.植物名。即稗子。一年生草本。葉子與稻子相似,對稻田有害。籽實叫稗子,顆粒細小,像黍米,可以釀酒或做飼料。2.微小;卑下。[例]~說│~官。
稗-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稗 bài
❶稻田裏的一種雜草。
《潛夫論·述赦》:
養稊(tí)~者,傷禾稼。(稊:類似稗的植物。)
❷[稗官]小官。
《漢書·藝文志》:
小説家者流,蓋出於~~。(流:這一類的。)後來用作小説或小説家的代稱。[稗史]記述遺聞瑣事的書。如元代仇遠著《稗史》一卷。有别於正史,故稱稗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ài
1、[稗子]bài zi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稻,子实像黍米。是稻田害草。但子实可以酿酒或做饲料,有时也当做一种作物来栽培。 2.这种植物的子实。
2、[稗草]bài cǎo
稗子。农谚:好种出好稻,坏种出稗草;稗草拔光,稻谷满仓。参见“稗子”。
3、[稗史]bài shǐ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4、[稗秕]bài bǐ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5、[谷稗]gǔ bài
稻谷与稗草。
6、[稗小]bài xiǎo
指稗官小说。明 徐渭《自为墓志铭》:“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餘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
7、[荑稗]yí bài
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穀小,亦可食。荑,通“稊”。
8、[稗记]bài jì
杂闻轶事。
9、[艿稗]nǎi bài
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10、[偏稗]piān bài
记录逸文琐事的书。
11、[稗野]bài yě
指稗官野史。
12、[稗说]bài shuō
指野史和民间传说。
13、[蒲稗]pú bài
蒲草与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
14、[精稗]jīng bài
见“精粺”。
15、[稗贩]bài fàn
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
16、[稗士]bài shì
犹坏人。
17、[稗饭]bài fàn
用稗实做的饭。一种粗劣的饭食。
18、[稗乘]bài shèng
犹稗史。
19、[秕稗]bǐ bài
1.秕子和稗子。比喻轻贱。《左传·定公十年》:“饗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杜预 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似穀者。言享不具礼,秽薄若秕稗。” 2.以喻有害之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故另示通行飭查,总期除恶务尽,毋使萌芽滋长,存禾去莠,要令秕稗全无,所谓官清吏肃,一方百姓始克受福也。”
20、[穇稗]shān bài
指穇与稗一类的粗劣谷物。
21、[稊稗]tí bài
一种形似谷的草。
22、[雀稗]què bài
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叶线形。秋季开花,总状花序,绿色或紫色。生于荒野潮湿之处。可作饲料。也可作护堤植物。
23、[稗政]bài zhèng
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24、[稗粝]bài lì
犹粗粮。
25、[稗实]bài shí
稗草所结的籽实。
26、[稗人]bài rén
品质卑下的人。元 方回《种稗叹》诗:“一斗稗子价几何,已值去年三斗米。天灾使然贋胜真,焉得世间无稗人。”
27、[稗益]bài yì
增添,补助。增加。
28、[稗沙门]bài shā mén
佛教语。谓破戒无行的僧人。
29、[鸭爪稗]yā zhǎo bài
穇子的异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二·穇子》。
30、[稗官野史]bài guān yě shǐ
古称专给帝王讲述风俗人情、街谈巷议的小官为稗官。后用作小说或小说家的代称。野史,原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后与稗官连用,泛指闾巷风俗、遗闻旧事的记录。
31、[稗耳贩目]bài ěr fàn mù
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