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谿

谿
拼音:xī

释义:1.见“溪”。2.见“勃谿”。〈书〉家庭争吵。也作勃豀。3.(Xī)姓。

组词

谿壑 山谿 刻谿 谿心 玉谿生 妇姑勃谿

拼音

笔顺

丿 丿 𠃋 𠃋 丿 丿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xī的字 拼音为xi的字

基础解释

1.同“溪” 2.见〖勃谿〗。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水,奚声。本义:山沟,山谷) 同本义

    谿,谷也。——《广雅》

    若高山之与深谿。——《吕氏春秋·察微》。注:“无水曰谿。”

    川曰谿。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谿也。”——《尔雅·释水·水注》

    涧谿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毛注:“谿亦涧也。”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其山时露骨峥峥,然犹见谿流也。——《徐霞客游记》

    又如:谿谷;谿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谿-中華語文大辭典

谿溪1ㄒ丨xī1.山谷。[例]~澗|~壑。2.山間的河流。同「溪」。[例]~水|~流|小~。谿2ㄒ丨xī1.姓。2.參見【勃谿】。

谿-中華大字典

1、谿讀音:牽奚切,音溪,齊韻。〔徐鍇云。俗作溪。互詳〕。釋文:
❶山瀆无所通者。見《說文》。《王注》:釋山。山豄無所通~。郭注。所謂窮豄者。釋丘。窮豄汜。郭注。水無所通者。
❷水注川曰~。見《爾雅釋水》。
 〔按此言通川之~。與窮瀆異。左隱三年傳正義引李巡云。水出於山、入於川、爲~。是也〕。
❸無水曰~。《呂覽察微》:若高山之與深~。
❹亦㵎也。《左隱三年傳》:㵎~沼沚之毛。
❺谷也。《史記天官書》:川塞~垘。
❻虛也。《呂覽適音》:則耳~極。
❼肉之小會爲~。見《素問氣穴論》。
❽太~。腎脈氣也。《素問至眞要論》:太~絕。
❾~邊。獸名。《山海經西山經》:天帝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邊。席其皮者不蠱。
 〔注〕:或作谷遺。
❿乾~。地名。《左昭六年傳》: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于豫章。而次于乾~。
 〔注〕:乾~在譙國城父縣南。楚東竟。
⓫~子。國名。或曰弩名。《淮南俶眞》:~子之弩。
 〔注〕:~子爲弩所出。國名也。或曰。~、蠻夷也。以柘桑爲弩。因曰~子之弩也。一曰。~子。陽鄭國善爲弩匠。因以名也。
 〔按戰國策~子少府注云。~子。弩名。少府所造。射六百步之外〕。
⓬堂~。複姓。《濳夫論志氏姓》:闔閭之弟夫概王奔楚堂~。因以爲氏。
⓭亦作磎。《文選馬融賦》:臨萬仞之石磎。
 〔注〕:同~。
2、谿讀音:堅奚切,音雞,弦雞切,音奚,齊韻。釋文:蠰~。蟲名。《爾雅釋蟲》:土螽蠰~。
 〔注〕:似蝗而小。今謂之土趩。
3、谿讀音:牽奚切,音溪,弦雞切,音奚,齊韻。釋文:姓也。《莊子田子方》:魏文侯數稱~工。《釋文》:~音溪。又音兮。司馬本作雞工。李云。~工。賢人也。
4、嵠釋文:同谿。見《集韻》。
5、溪讀音:牽奚切,音谿,齊韻。釋文:
❶谿或字。《集韻》:谿。山瀆無所通也。或从水。
❷水注川曰~。見《公羊僖三年傳注》。
6、磎讀音:牽奚切,音溪,齊韻。釋文:
❶石也。見《玉篇》。
❷谿或字。《集韻》:谿。山瀆無所通也。或从石。
❸通溪。《水經濟水》:又東至礫溪南。
 〔按原本及近刻竝作又東至北礫~〕。
7、豀讀音:弦雞切,音奚,齊韻。
 〔按六書故列谷部。韻會舉要引毛氏、从谷。存攷〕。釋文:
❶空也。《莊子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
 〔按釋文又引司馬云。勃~。反戾也〕。
❷谷中戾石也。見《六書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邪谿]xié xī

见“邪溪”。

2、[山谿]shān xī

见“山溪”。

3、[谿碓]xī duì

指水碓。清 厉鹗《冬日重游大涤洞天得诗》之三:“谿碓自鸣疑擣药,松风不断学吹簫。”参见“水碓”。

4、[碧谿]bì xī

见“碧溪”。

5、[高谿]gāo xī

仙人名。《文选·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羡门 高谿,上成 鬱林,公乐 聚穀。”李善 注:“《史记》曰:‘始皇 使 燕 人 卢生 求 羡门 高誓。谿,疑是‘誓’字。’”

6、[磻谿]pán xī

见“磻溪”。

7、[勃谿]bó xī

家庭中争吵:姑嫂~。也作勃豀。

8、[谿心]xī xīn

犹贪心。谓其如溪壑之难填。明 唐顺之《华三山墓表》:“诸富人率阴阳予夺,多其网络,以力争锥刀;其贵人父兄,或凭其气力,渔猎其人,饜其谿心。”

9、[谿边]xī biān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郭璞 注:“或作谷遗。”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10、[深谿]shēn xī

深谷。《墨子·明鬼下》:“虽有深谿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汉 王褒《碧鸡颂》:“深谿回谷,非土之乡。”

11、[谿卡]xī kǎ

西藏民主改革前属于三大领主(官府、寺院和贵族)的庄园。由领主派驻管家、监工,强制农奴进行无偿劳役。

12、[谿极]xī jí

1.犹空虚。《吕氏春秋·适音》:“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谿极;谿极则不鉴,不鉴则竭。”高诱 注:“谿,虚;极,病也。不闻和声之故也。”一说,谓疲惫。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按 高 注曰:‘谿,虚;极,病也。’殊不成义。谿疑谻字之误,其左旁谷字,与豀字左旁谷字相似,因而致误也。《文选·上林赋》曰‘与其穷极倦谻。’,郭璞 注曰:‘穷极倦谻,疲惫者也。’是谻、极义同,并有病义。” 2.一说,谓疲惫。

13、[谿径]xī jìng

1.山间小路。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路崎嶇,谿径危险,既絶人里,又少水草。” 2.泛指门径。宋 陈善《扪虱新话》:“学道之士未闻有自儒书入者,或者以为此治世语言,非入道谿径。”《镜花缘》第三七回:“林 兄在宫多日,谿径最熟,可有妙计?” 3.喻泥古不化,蹈袭故常。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子云 虽有剽摸,尚少谿逕。”《明诗纪事》引 明 皇甫汸《司勋集》:“司直(皇甫涍)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方其家食含章,与 徐生 二 黄,定交笔札,篤嗜 工部,既 何 李 篇出,病其谿径,专意 建安。”

14、[丹谿]dān xī

亦作“丹溪”。谓仙人居住的地方。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却俭等事》:“适不死之国,国即丹谿。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晋 郭璞《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谿,云螭非我驾。”唐 温庭筠《赠张鍊师》诗:“丹溪药尽变仙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15、[谿头]xī tóu

犹溪中。清 徐恪《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16、[綦谿]qí xī

犹言极深。《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 集解:“《荀子》多以綦为极,谿之为言深也……綦谿,犹言极深耳。”

17、[谿壑]xī hè

两山之间的大沟;山谷(多用于比喻)。

18、[刻谿]kè xī

苛刻;刻苦。清 谭嗣同《仁学》二十:“抑尝观於乡矣,千家之聚,必有所谓富室焉……乃其刻谿琐嗇,弥甚於人,自苦其身,以剥削贫民为务。”

19、[谿峒]xī dòng

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父椎牛骨,而子渐之,谿峒土人数十年而食假鬼。”

20、[青谿]qīng xī

见“青溪”。

21、[乾谿]qián xī

1.地名。春秋 时属 楚。在今 安徽省 亳县 东南。《左传·昭公六年》:“令尹 子荡 帅师伐 吴,师于 豫章,而次于 乾谿。”杜预 注:“乾谿 在 譙国 城父县 南,楚 东竟。” 2.见“乾谿臺”。

22、[谿舂]xī chōng

指水碓。清 厉鹗《将返武林留别张梁友先生》诗:“社鼓闻茅店,谿舂隔竹扉。”参见“水碓”。

23、[五云谿]wǔ yún xī

若耶溪 的别名。北流入 镜湖。唐 徐浩 游此云:“曾子 不居 胜母 之閭,吾岂游 若邪 之谿?”遂改名 五云溪。唐 杜牧《寄浙东韩父评事》诗:“一笑 五云谿 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24、[鸣玉谿]míng yù xī

见“鸣玉溪”。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谿 谿的反义词 谿的近义词 谿的同音词 西

大家都在搜

  • 谿能组什么词
  • 谿能组什么词语
  • 谿可以组什么词
  • 谿可以组什么词语
  • 谿字可以组什么词
  • 谿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谿字能组什么词
  • 谿字能组什么词语
  • 谿字开头的成语
  • 谿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