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拼音:tú
释义:1.泥泞。2.使油漆、颜色、脂粉等附着在物体上。3.抹去。4.乱写或乱画。5.浅海滩。6.(Tú)姓。
组词
糊里糊涂 涂抹 肝脑涂地 一塌糊涂 生灵涂炭 难得糊涂 涂鸦 涂料 滩涂 稀里糊涂拼音
tú笔顺
丶 丶 ㇀ 丿 ㇏ 一 一 亅 丿 丶“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余”撇捺开张,两横平行,竖钩端正,撇点对称;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tú的字 拼音为tu的字基础解释
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抹。~饰。~脂抹粉。~上一层油。 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鸦。信手~上几笔。 3.抹去:~改。把写错的字~掉。 4.泥:~炭。 5.海涂的简称:~田。滩~。 6.同“途”。 7.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塗”的简化字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乱写乱画 。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使不清楚或模糊 。
如:涂掉几个字
〈名〉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涂涂-汉语大词典涂涂厚貌。
●《楚辞·九叹·逢纷》:“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王逸注:“涂涂,厚貌。”
●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晞。”
●唐武元衡《津梁寺采新茶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涂涂犹宿露,采采不盈筐。”
●明何景明《后白菊赋》:“叶涂涂其自沃,枝矫矫而独劲。”
【涂涂】浓厚的样子。《楚辞·九叹·逢纷》:“白露纷以涂涂兮, 秋风浏以萧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ú
1、[一塌糊涂]yī tā hú tú
乱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闹得~。烂得~。
2、[涂抹]tú mǒ
1.用软的粘性物质(如灰泥、沥青、泥浆)覆盖(如在灰板条、墙壁、建筑物上) 2.指随意地写或画。
3、[涂改]tú gǎi
抹去原来的字或画,重新写或画。
4、[涂鸦]tú yā
唐代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世用“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多用作谦辞)。
5、[糊涂]hú tu
1.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他越解释,我越~。 2.内容混乱的:~账。一塌~。 3.模糊。
6、[涂料]tú liào
涂在物体表面上能结成坚韧的保护膜的材料。具有耐磨性、绝缘性,可防止侵蚀,也可增加表面美观。如油漆、天然漆、合成树脂等。
7、[涂层]tú céng
用作包皮、保护、装饰或面层的一层任何物质。
8、[喷涂]pēn tú
用喷的方式来涂(油漆等涂料)。
9、[滩涂]tān tú
指海涂和河滩、湖滩等,通常专指海涂。
10、[当涂]dāng tú
词语解释当涂ㄉㄤ ㄊㄨˊ执掌大权,身居要津。韩非子.五蠹:「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县名。见「当涂县」条。
11、[涂片]tú piàn
涂有供化验的物质的显微镜载玻片。
12、[涂山]tú shān
1. 传说禹会诸侯及娶妻之地方。 2.禹合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 3.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越绝书.记地传》 4.具体位置说法不一,一说在今浙江西北,一说在安徽蚌埠西。
13、[涂覆]tú fù
在PC表面涂覆一层物质,用来增强抗腐蚀能力、抗划伤能力和油墨印刷的附着力的。
14、[涂漆]tú qī
指采用浸涂法进行涂装的涂料。
15、[涂饰]tú shì
1.涂上(油漆颜色):~木器。 2.抹(灰、泥);粉刷:~墙壁。
16、[海涂]hǎi tú
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因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低潮时,其较高部分露出海面。修筑围堤,挡住海水可以垦殖。
17、[涂污]tú wū
侮辱;染污。
18、[中涂]zhōng tú
1.亦作“中途”。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东郭 先生。”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诗:“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觉双滂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 2.指事情的进程中。《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 注:“今信用谗言,中道而更背我也。”宋 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才是真为着抗敌救国而迈进。” 3.路的当中。晋 左思《咏史》诗之八:“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晋书·陆机陆云传论》:“兰植中涂,必无经时之翠;桂生幽壑,终保弥年之丹。”
19、[涂觏]tú gòu
与不相识的人在路上偶然相逢。
20、[堂涂]táng tú
1.见“堂涂”。 2.亦作“堂涂”。亦作“堂途”。堂下至门的砖路。
21、[错涂]cuò tú
犹涂饰。
22、[龙涂]lóng tú
龙行之途。
23、[涂塈]tú jì
1.涂抹,涂饰。 2.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亦泛指涂饰修缮。
24、[迥涂]jiǒng tú
亦作“逈涂”。见“迥途”。
25、[掷涂]zhì tú
以投掷泥土为戏。《南史·齐废帝郁林王纪》:“又多往 文帝 崇安陵 隧中,与羣小共作诸鄙褻掷涂赌跳、放鹰走狗杂狡獪。”《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掷涂赌跳。”胡三省 注:“涂,泥也。以涂泥相掷为戏也。”
26、[涂辙]tú zhé
1.车轮的痕迹。比喻行事的途径。 2.车轮的痕迹。犹踪迹。 3.路中的轮迹。引申为途径,道路。 4.犹故辙。比喻常规,老路。
27、[涂人]tú rén
路人;陌生人。
28、[霄涂]xiāo tú
高山上的道路。
29、[涂面]tú miàn
1.涂饰面部。 2.喻变节。
30、[邅涂]zhān tú
见“ 邅途 ”。
31、[归涂]guī tú
1.亦作“归途”。返回的路途。 2.犹归趋,最终的途径。
32、[化涂]huà tú
造化之路。指人生道路。
33、[危涂]wēi tú
见“危途”。
34、[显涂]xiǎn tú
显赫的仕途。涂,同“途”。宋 苏舜钦《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宅》诗:“兹时实无营,此乐亦以壮。去去登显涂,幸无隳素尚!”
35、[指涂]zhǐ tú
见“指途”。
36、[前涂]qián tú
见“前途”。
37、[王涂]wáng tú
1.亦作“王途”。犹王道,王政。 2.指天子殿陛。借喻仕途。
38、[涂刍]tú chú
1.指涂车与刍灵,皆古代送葬之物。 2.指灵柩。
39、[末涂]mò tú
1.最后一段路程。《韩非子·显学》:“发齿吻形容,伯乐 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 臧获 不疑駑马。” 2.指队伍的后列。南朝 宋 鲍照《从过旧宫》诗:“肃装属云旅,奉靷承末涂。” 3.指王朝末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4.晚年。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之五:“末涂幸休明,栖集建薄质。”
40、[椒涂]jiāo tú
1.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 2.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 3.指后妃。 4.古地名。
近义词
tú
1、[擦]cā
1.摩擦:~火柴。摩拳~掌。手~破了皮。 2.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汗。~桌子。~玻璃。~亮眼睛。 3.涂抹:~油。~粉。~红药水。 4.贴近;挨着:~黑儿。~肩而过。燕子~着水面飞。 5.把瓜果等放在礤床儿上来回摩擦,使成细丝儿:把萝卜~成丝儿。
2、[抹]mǒ
2、[抹]mò
2、[抹]mā
1.涂。2.揩,擦。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4.轻微的痕迹。
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2.紧靠着绕过去。3.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1.擦。2.按着向下移动、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