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
拼音:jìn
释义:1.泡在液体里。2.渗入;渗透。
组词
沉浸 浸润 浸泡 浸没 浸淫 浸透 浸渍 浸染 浸种 浸沉拼音
jìn笔顺
丶 丶 ㇀ 𠃍 一 一 丶 ㇇ ㇇ ㇏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右部分宜窄;中部略宽,横向笔画平行均匀;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jìn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基础解释
1.泡在液体里:~种。放在开水里~一~。 2.液体渗入或渗出:衣服让汗~湿了。 3.逐渐:友情~厚。详细解释
〈动〉
泡在水里,被水渗入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诗·曹风·下泉》
其浸五湖。——《周礼·职方氏》
浸渊之草。——《吕氏春秋·木味》
又如:浸淬(把金属工件烧红,然后浸入水中急速冷却,以增加其硬度或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浸蚀(因液体浸泡而腐蚀或损伤);浸濡(因受水渍而湿透)
灌溉
一日浸百畦。——《庄子·天地》
又如:浸溉(灌溉);浸水(用水灌溉,泡水,置于水中)
渗入;渗透
浸润之谮。——《论语·颜渊》。皇疏:“浸渊,犹渐渍也。”
上漏下湿,润浸北房。——《淮南子·原道》
又如:浸浸(汗、水等渗出貌)
淹没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浸包(包容);浸害(指涝灾);浸漫(犹弥漫,多指水;涨溢);浸荡(侵蚀冲荡)
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
如:浸沉;浸涵(沉浸涵泳);浸想(谓仔细深入地观察思考);浸溺(沉溺)
浸染,熏陶 。
如:浸洽(浸润熏陶);浸薰(浸渍熏灼。谓逐渐败坏)
滋润。喻施恩惠
泽浸昆虫。——张衡《东京赋》。注:“润也。”
又如:浸潭(浸润广衍);浸育(浸毓。滋润养育);浸漉(浸润。喻恩泽下施);浸泽(润泽。喻普施恩译)
通“潜” 。
如:浸行(潜行,秘密出行)
仔细看
乃始揽物引类,览取挢掇,浸想宵类…引人之意,系之无极。——《淮南子》
〈副〉
渐渐 。
如:浸盛(浸强。逐渐强盛);浸疏(逐渐疏远);浸润不行(不受浸染);浸淫(逐渐。形容分量渐渐增加)
若,假使 。
如:浸令(假使;即使);浸使(假使);浸假(假令,假如)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浸浸-汉语大词典浸浸1.渐渐。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
●明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噫嘻!徐生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
●王闿运《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说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
2.形容程度深。
●唐尚颜逸句:“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萧注﹞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
●明袁宏道《过吴戏东江进之》诗:“少年作客时,浸浸慕官长。”
●瞿秋白《饿乡纪程》八:“领略一回天然的美,可是寒意浸浸,鼻息都将冻绝。”
3.汗、水等渗出貌。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到了山头,迎面吹来一阵晨风,把爬山累得身上浸浸的汗都吹干了,濡湿的衣服贴在邵一平脊背上,反而感到凉了。”
【浸浸】漸漸。漢書九十 嚴延年傳:“賓客放爲盜賊,……浸浸日多,道路張弓拔刃,然後敢行,其亂如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ìn
1、[浸润]jìn rùn
1.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 2.也指谗言。
2、[浸透]jìn tòu
1.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他穿的一双布鞋被雨水~了。 2.液体渗透:汗水~了衬衫。 3.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这些诗篇~着诗人眷念祖国的深情。
3、[浸水]jìn shuǐ
灌溉之水。
4、[浸渐]jìn jiàn
1.谓渐变的过程。汉 王充《论衡·道虚》:“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皆有浸渐。” 2.逐渐。宋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 庆、明、杰 持簿乞民间,有得輒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宣和遗事》后集:“宗泽 又上疏曰:‘臣不意陛下再听奸臣之语,浸渐望和,为退走计。’”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人薓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薓、神草。”
5、[浸泡]jìn pào
在液体中泡:~蚕豆。木桩长年~在水里容易朽烂。
6、[浸没]jìn mò
1.淹没;漫过去。 2.沉浸:人们正~在快乐之中。
7、[沉浸]chén jìn
泡在水中。多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在幸福的回忆中。
8、[浸染]jìn rǎn
1.逐渐沾染或感染。 2.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血水~了白衬衣。这一带的水井和土地被海水~。
9、[浸入]jìn rù
渗透的意思。
10、[浸出]jìn chū
经洗涤或渗滤从固体混合物中萃取可溶性化合物。
11、[浸渍]jìn zì
用液体泡:把原料捣碎,放在石灰水里~,再加蒸煮,变成糜烂的纸浆。
12、[浸淫]jìn yín
1.浸润;濡湿。汉 董仲舒《雨雹对》:“雾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唐 韩偓《荷花》诗:“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2.引申为浸染,濡染。《墨子·大取》:“故浸淫之辞,其类在鼓栗。”孙诒让 间诂:“《文选·洞簫赋》李 注云:‘浸淫,犹渐冉,相亲附之意也。’”汉 东方朔《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元 石岩《<志雅堂杂钞>序》:“翁浸淫乎前辈,商榷乎朋儕,故词为专门而不仅词也。”清 戴名世《<狄向涛稿>序》:“余故独著 向涛 之志如此,以见世犹有卓然自立不为世俗之所浸淫者。”朱自清《陶诗的深度》:“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 3.水流溢,泛滥。南朝 宋 鲍照《送从弟道秀别》诗:“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唐 刘禹锡《救沉志》:“贞元 季年大水……崱嶷前迈,浸淫旁掩。”《明史·河渠志二》:“淮 泗 之水不下 清口 而下 山阳,从 黄浦口 入海。浦口 不能尽洩,浸淫 高、宝 邵伯 诸湖,而湖堤尽没。” 4.逐渐蔓延、扩展。《汉书·食货志下》:“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於是 青、徐、荆、楚 之地往往万数。”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晚年苦两脚浮肿,医疗莫效,久之肉烂指落,浸淫溃至半脛而死。”明 刘基《春秋明经·楚人伐黄楚人伐徐公至自会》:“齐 既视 黄 而不救,然后浸淫而及 徐。”章炳麟《五无论》:“新生之种,渐为原人,久更浸淫,而今之社会,今之国家,又且復见。” 5.渐渐。《新唐书·张延赏传》:“道路訾谤,浸淫闻於上。”清 谭嗣同《仁学》一:“乌知乎学子术焉,士大夫术焉,诸侯王术焉,浸淫而天子亦术焉。” 6.侵害;蚕食。《南齐书·孔稚珪传》:“昔岁蚁坏,瘻食 樊 汉;今兹虫毒,浸淫未已。”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北狄矜功,耗蠹中国,种类磐牙,根柢封殖,异术肺腑,縞衣如荼,挟邪作蛊,浸淫宇内,倒悬不解,百有餘年。”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若优容而与之,虏情无厌,浸淫不已。” 7.渐近;接近。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 东野 始以其诗鸣;其高出 魏 晋,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 汉 氏矣。”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近来宗 秦 汉 者甚多…… 天都 人尤擅其妙,如 歙 之 巴雋堂、胡城东、巴煜亭、鲍梁侣,绩溪 之 周宗杭,皆能浸淫乎 秦 汉 者。” 8.指时间的迁流。宋 王安石《书<洪范传>后》:“浸淫至於 汉,而传注之家作。”宋 洪迈《<隶续>序》:“空篋中得所藏碑百八十有九,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而又得之,则列於廿七卷以往,曰《隶续》,大氐皆祖 东汉 时,其高出 西京,浸淫以及 魏 晋 者,率不能什一。”清 冯桂芬《<问经堂印谱>序》:“顾 汉 印所识,官位名氏而已,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鐫诗词,为用滋广。” 9.雨、泪、汗等不断落下或流淌。宋 欧阳修《喜雨》诗:“小雨散浸淫,为润广且深。”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覆盆子》﹝附方﹞引 苏颂 曰:“按 崔元亮《海上集验方》:治目暗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疾。”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輟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 10.沉浸。比喻被某种事物深深吸引。明 高攀龙《崇正学辟异说疏》:“明詔中外,非四书五经不读,而不得浸淫于佛 老 之説。”茅盾《虹》九:“但是有一天 梁刚夫 来,看见 梅女士 浸淫在书本里。”
13、[浸洗]jìn xǐ
1.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 2.放在水里洗;在清水里搅动或把清水倒在上面洗(如用肥皂洗)
14、[浸种]jìn zhǒng
用清水或某种溶液浸泡种子,以达到促使种子萌发、幼苗健壮生长或防病虫的目的。
15、[浸蚀]jìn shí
1.因液体浸泡而腐蚀或损伤。 2.利用硝酸等化学药品的腐蚀作用来制造铜版、锌版等印刷版的方法。
16、[浸浴]jìn yù
1.浸泡着沐浴。《人民日报》1969.6.12:“一种是浸浴,促使焦痂软化脱落,另一种是让焦痂自然脱落。” 2.映照。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将满的月亮,用它的迷人的光波浸浴着大地。” 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之中。《花城》1981年第5期:“他顿时浸浴在一个声波荡漾的音海之中。”
17、[浸膏]jìn gāo
生药浸在溶剂中,提取出可溶的部分,蒸发浓缩后制成的半固体或粉末状的制剂,如肝浸膏、麦角浸膏等。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方法:以补肾健骨颗粒中熊果酸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双重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2、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复方加工,可提供浸膏、粉末、颗粒等原料。3、在那种“彩色黏胶包装纸”和“自主酵母浸膏品牌”的守旧BBC式的观点居然还有广大市场的地方。4、目的:优化双黄连口服液中双花,连翘浸膏的制备工艺。5、结论:本实验为中药含油半浸膏片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6、采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膏80%乙醇浸出物含量;7、结论盐藻浸膏可以作为一种天然保健食品原料,具有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8、目的观察溪黄草茶浸膏对小鼠和大鼠的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退黄作用。9、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干姜浸膏中总酚进行了含量测定。10、本文介绍了用离子交换法降低甘草浸膏灰份的实验研究。11、生产的食用酵母浸膏可用在肉食水产品、家用调味料、小吃食品、方便面调料、保健食品中作增鲜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强化剂。12、云烟净油的香气纯度、色泽、溶解度及有效物质含量均优于云烟浸膏。
18、[浸礼]jìn lǐ
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
19、[浸剂]jìn jì
浸泡生药所得的溶液,如洋地黄浸剂。
20、[浸取]jìn qǔ
在水中煮沸磨碎的树皮或其他植物鞣料以萃取鞣酸的过程。
21、[巨浸]jù jìn
1.大水。指大河流。 2.大水。指大海。 3.大水。指洪水。 4.大水。指大湖泽。
22、[漫浸]màn jìn
犹弥漫。
23、[浸濡]jìn rú
因受水渍而湿透。
24、[溉浸]gài jìn
灌溉。
25、[浸浸]jìn jìn
1.渐渐。《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輒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明 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噫嘻!徐生 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王闿运《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説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 2.形容程度深。唐 尚颜 逸句:“浸浸 三楚 白,渺渺 九江 寒。”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 萧注 ﹞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明 袁宏道《过吴戏东江进之》诗:“少年作客时,浸浸慕官长。”瞿秋白《饿乡纪程》八:“领略一回天然的美,可是寒意浸浸,鼻息都将冻绝。” 3.汗、水等渗出貌。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到了山头,迎面吹来一阵晨风,把爬山累得身上浸浸的汗都吹干了,濡湿的衣服贴在 邵一平 脊背上,反而感到凉了。”
26、[大浸]dà jìn
1.大水。 2.指大海。
27、[浸毓]jìn yù
见“浸育”。
28、[浸渊]jìn yuān
古渊名。
29、[浸害]jìn hài
指涝灾。
30、[浸熏]jìn xūn
浸渍熏灼。谓逐渐败坏。
31、[浸渔]jìn yú
侵占掠夺他人的财物。《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牧守多浸渔百姓,使者干扰郡县。”清 杜濬《唐港耕人歌》:“污莱重使遭浸渔,不如弃向 黄河 水。”清 张杓《上杨侯陈善后事宜书》:“揆厥所由,大都承办不力,兼有浸渔。”
32、[浸廪]jìn lǐn
逐渐积聚。
33、[浸育]jìn yù
亦作“浸毓”。滋润养育。
34、[浸漫]jìn màn
1.涨溢。 2.犹弥漫。多指水。
35、[浸行]jìn xíng
潜行;秘密出行。
36、[浸使]jìn shǐ
假使。
37、[浸潦]jìn liáo
多雨所积之水。
38、[浸潭]jìn tán
1.浸渍;沾润。 2.引申为漫衍。 3.逐渐。
39、[浸包]jìn bāo
包容。
40、[浸想]jìn xiǎng
谓仔细深入地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