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
拼音:sǎ
释义:1.散水于地。2.散落。3.无拘无束。
组词
洒落 飘洒 洒泪 喷洒 洒脱 潇洒 风流潇洒 洋洋洒洒 洒洒 洒家拼音
sǎ笔顺
丶 丶 ㇀ 一 丨 𠃍 丿 ㇄ 一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西”上横宜短,框形上宽下窄,“儿”居框的中部。
同音字
拼音为sǎ的字 拼音为sa的字基础解释
1.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2.东西散落。3.姓。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水,西声。本义:把水散布在地上)
同本义
洒,滌水也。古文以为灑掃言。——《说文》
洒,濯也。——《字林》
一洒之者也。——《孟子》
洒扫室堂及庭。——《礼记·内则》
又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洒削(洒水以磨刀);洒泼(胡乱挥霍);扫地先洒些水;洒酒(把酒浇洒在地上);洒削(洒水磨刀)
东西散落
以灰洒毒之。——《周礼·赤犮氏》
掌五寝之掃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弗洒弗掃。——《诗·唐风·山有枢》
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国语·晋语》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洒消毒水;洒敌敌畏;别把汤洒了;洒派(分派);洒口(张口辱骂);洒花(撒花);洒签;洒调(甩开)
挥洒。多指书写 。
如:洒墨(挥毫书写、作画);洒翰(挥笔书写)
〈形〉
潇洒,无拘束 。
如:洒如(潇洒飘逸的样子);洒洒潇潇(落落大方);洒然(洒脱;无拘无束);洒乐(痛快欢乐)
开阔 。如洒豁
〈代〉
咱 [Ⅰ] ——宋、元时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洒家”的略称
洒是厮杀汉。——《永乐大典》引《张协状元》
〈副〉
非常;很
咱家待你洒好儿的。——《三侠五义》
1. 洒 [sǎ]
- 洒 [sǎ]
(形声。从水,西声。本义:把水散布在地上)
同本义
洒,滌水也。古文以为灑掃言。——《说文》
洒,濯也。——《字林》
一洒之者也。——《孟子》
洒扫室堂及庭。——《礼记·内则》
又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洒削(洒水以磨刀);洒泼(胡乱挥霍);扫地先洒些水;洒酒(把酒浇洒在地上);洒削(洒水磨刀)
东西散落
以灰洒毒之。——《周礼·赤犮氏》
掌五寝之掃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弗洒弗掃。——《诗·唐风·山有枢》
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国语·晋语》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洒消毒水;洒敌敌畏;别把汤洒了;洒派(分派);洒口(张口辱骂);洒花(撒花);洒签;洒调(甩开)
挥洒。多指书写 。
如:洒墨(挥毫书写、作画);洒翰(挥笔书写)
潇洒,无拘束 。
如:洒如(潇洒飘逸的样子);洒洒潇潇(落落大方);洒然(洒脱;无拘无束);洒乐(痛快欢乐)
开阔 。如洒豁
咱 [Ⅰ] ——宋、元时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洒家”的略称
洒是厮杀汉。——《永乐大典》引《张协状元》
非常;很
咱家待你洒好儿的。——《三侠五义》
〈动〉
〈形〉
〈代〉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洒洒-辞源3同:灑灑
洒洒-教育部成語典【台湾】洒洒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4200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ǎ
1、[泼洒]pō sǎ
〈动〉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
2、[洒泪]sǎ lèi
掉泪;落泪:~而别。
3、[飘洒]piāo sǎ
〈动〉飘落;从上往下散落。
4、[潇洒]xiāo sǎ
(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风姿~。这幅画构思别致,笔墨~。
5、[洒脱]sǎ tuō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6、[喷洒]pēn sǎ
喷射散落(多用于液体):~农药。
7、[挥洒]huī sǎ
1.洒(泪、水等):~热血。 2.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自如。随意~。
8、[花洒]huā sǎ
又称莲蓬头,原本是一种浇花、盆栽及其他植物的装置。后来有人将之改装成为可作淋浴之用,使之成为浴室常见的装置。
9、[洒落]sǎ luò
1.分散地落下:一串串汗珠~在地上。 2.潇洒;洒脱:谈笑~。风姿~。
10、[抛洒]pāo sǎ
丢弃散落。
11、[倾洒]qīng sǎ
倾着洒下。
12、[洒扫]sǎ sǎo
洒水扫地:~庭除。
13、[播洒]bō sǎ
1.谓洒水喷地。 2.传播;散布。 3.犹散布。
14、[洒家]sǎ jiā
宋元时关西一带人的自称,即“我”“咱家”。
15、[萧洒]xiāo sǎ
见〖潇洒〗。
16、[洒花]sǎ huā
绣花。
17、[幡洒]fān sǎ
见“幡纚”。
18、[流洒]liú sǎ
向外流淌。
19、[洒然]sǎ rán
1.潇洒;洒脱。 2.犹欣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4.指清凉爽快。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6.惊异貌;忽然。 7.洒脱貌。 8.畅快貌。 9.了然而悟。 10.惊异貌。 11.寒冷貌。 12.肃敬貌。 13.整齐貌。
20、[脱洒]tuō sǎ
1.指文章高超、清逸。 2.超脱;洒脱。
21、[利洒]lì sǎ
1.利落。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我吃了这狗日的亏,说不利洒。”如:她的动作真利洒。 2.犹潇洒。李季《玉门儿女出征记·谈谈爱情》诗:“你们都容易,又利洒又健康,年纪又轻。”
22、[洒带]sǎ dài
夹带私货。
23、[洒派]sǎ pài
1.谓古代富户将田地分派到他人名下,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逃避赋税。 2.分派;分摊。
24、[洒绣]sǎ xiù
绣花。
25、[洒除]sǎ chú
清除。
26、[漂洒]piāo sǎ
飘零洒落。
27、[洒线]sǎ xiàn
1.绣花。明 吴应箕《留都见闻录》:“万历 末,南京 伎女服洒线,民间无服之者。戊午则伎女服大红縐纱夹衣,未踰年而民间皆洒线,皆大红矣。” 2.指绣花衣服。《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这 顾 家的洒线是如今的时兴,每套比寻常的洒线衣服贵着二两多银哩。”
28、[摆洒]bǎi sǎ
随便走动。
29、[湔洒]jiān sǎ
1.亦作“湔洒”。洗刷;洗雪。 2.见“湔洒”。
30、[倍洒]bèi sǎ
倍蓰。泛指加倍。
31、[昭洒]zhāo sǎ
洗清。
32、[霑洒]zhān sǎ
1.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電光奪目,駛雨霑灑。”唐 杜甫《伤春》诗之四:“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泛濫之故,使人擊節霑洒,彈指追念,良有謂焉。”清 顾炎武《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2.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灑。”
33、[洒墨]sǎ mò
挥毫书写、作画。
34、[清洒]qīng sǎ
1.清除;涤荡;洒扫。 2.清逸洒脱;不俗不拘。
35、[飞洒]fēi sǎ
1.飘散洒落。 2.特指明清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36、[泛洒]fàn sǎ
亦作“泛洒”。漫洒;浇洒。
37、[浇洒]jiāo sǎ
浇淋。
38、[洒沃]sǎ wò
浇洒。
39、[洒泣]sǎ qì
挥泪。
40、[洒翰]sǎ hàn
1.犹洒笔。 2.挥笔书写。
近义词
sǎ
1、[撒]sā
1、[撒]sǎ
1.放开;张开。一~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
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年糕上~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3.姓。
反义词
sǎ
1、[捡]jiǎn
拾取:~柴。~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喻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