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
拼音:gài
释义:1.亦作“葢”。2.即苫。用白茅编成的覆盖物。3.遮阳障雨的用具。指车篷或伞盖。4.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即耢。一种整地的农具。6.遮盖;覆盖。7.引申为概括。8.建造。9.借指房屋。10.崇尚。11.加在上面。打上印。12.超过;胜过。13.副词。大概,大概是;恐怕。14.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15.语气词。多用于句首。16.痂。17.好到极点。18.吹牛;夸口。19.指动物背部的甲壳。
拼音
gài笔顺
一 丨 丨 一 丨 一 𠃋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gài的字 拼音为gai的字基础解释
1.即苫。用白茅編成的覆蓋物。2.遮陽障雨的用具。指車篷或傘蓋。3.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4.指動物背部的甲殼。如:烏龜蓋兒。5.一種整地的農具。6.遮蓋;覆蓋。7.引申為概括。8.建造。9.借指房屋。10.崇尚。11.加在上面。打上印。12.超過;勝過。13.副詞。大概,大概是;恐怕。14.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15.語氣詞。多用於句首。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蓋-中華語文大辭典蓋盖1ㄍㄞˋɡài1.蓋子,器物上用以遮蔽或封閉的東西。[例]瓶~∣缸~∣箱子~。2.人體某些部位形狀像蓋的骨骼;某些動物背部的甲殼。[例]膝~∣天靈~∣烏龜~。3.把蓋子扣在器物上;蒙上。[例]~上茶杯∣~上被子∣~上一層土。4.遮掩;掩飾。[例]醜事~不住∣欲~彌彰∣掩~。5.打上(印章)。[例]~印∣~公章。6.壓倒;超過。[例]功高~主∣英雄~世。7.建築;搭建。[例]修~∣搭~。8.胡扯;吹牛。[例]你少~了!9.〈書〉承接上文,表示推測性的判斷或對原因的解釋,相當於「大概」、「原來」等。[例]與會者~千人∣有所不知,~未學也。蓋盖2ㄍㄜˇɡě姓。
蓋 -古漢語常用詞典gài
①用草編的覆蓋物。【引】器物的蓋子。《項脊軒志》:“庭有枇把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矣。”【又】特指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使者冠~相屬於魏。”《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 ②遮蓋;掩蓋。《孔雀東南飛》:“枝枝相覆~,葉葉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廬,籠~四野。”③勝過;超過。《垓下之戰》:“力拔山兮氣~世。”《赤壁之戰》:“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世,眾士仰慕。”④表下而說的話帶推測性,用在句首,相當於“推想”、“大概”。《遊褒禪山記》:“~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⑤大概;大約。用在句中,表示推測、推斷。《諫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實繁,克終者~寡。”《與妻書》:“吾之意~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⑥連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說原由。相當於“本來”、 “原來”。《出師表》:“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六國論》:“~失強援,不能獨完。”⑦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表議論。《答司馬諫議書》:“~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
hé
通“盍”。①何;怎麼。《庖丁解牛》:“技~至此乎?”②兼詞,何不。《齊桓晉文之事》:“~亦反其本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ài
1、[風蓋]fēng gài
指荷叶。北周 庾信《赋得荷》:“秋衣行欲製,风盖渐应欹。”宋 朱熹《圭父为彦集置酒白莲沼上彦集有诗因次其韵呈坐上诸友》:“共怜的皪水花浄,并倚离披风盖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