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
拼音:nà
释义:1.见于人名(多见于女性人名)。2.(Nà)姓。
拼音
nà笔顺
𡿨 丿 一 𠃌 一 一 丿 ㇌ 丨左中右相互紧靠。“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横画左伸。“阝”弯钩稍长,竖画正直。弯钩与左部齐平。
同音字
拼音为nà的字 拼音为na的字基础解释
音译用字。多用于女子姓名,如安娜·卡列尼娜。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女,那声( nuó)。本义:婀娜,美貌) ——女子人名用字
娜,女字。——《集韵》
另见 nuó
——“婀娜”( ē'nuó)∶形容姿态柔美
另见 nà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娜娜-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娜娜ㄋㄨㄛˊ ㄋㄨㄛˊnuó nuó①細弱的樣子。形容女子或垂柳。如:「柳枝娜娜」。②飄動、動搖。如:「春風娜娜」。
娜娜-汉语大词典娜娜1.细长而柔弱貌。
●宋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子履冬夕小斋联句见寄》:“到时春怡怡,万柳枝娜娜;走应人折赠,只恐絮已堕。”
2.飘动貌。
●宋苏辙《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骎骎已发机。”
●明何景明《处州别驾行》:“别驾御驷马,双麾在前,高盖娜娜,入有列戟,出有负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à
1、[婉娜]wǎn nà
犹婀娜。
2、[蜲娜]wēi nà
轻柔貌。
3、[夭娜]yāo nà
犹婀娜。轻盈艳丽貌。
4、[娜袅]nà niǎo
犹嬝娜。纤长柔美貌。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公理冤》:“吾家儿女年纪小,乖巧。体态娉婷又娜嬝,真好。”
5、[娜婀]nà ē
犹婀娜。纤长柔美貌。
6、[褭娜]niǎo nà
1.亦作“裊娜”。草木柔弱细长貌。唐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诗:“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烟裊娜拂綺城。”前蜀 牛峤《杨柳枝》词之一:“无端褭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清 陈维崧《杨柳枝·本意》词:“裊娜丝杨水面生,波光柳态两盈盈。”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女子体态轻盈柔美貌。唐 韩偓《袅娜》诗:“褭娜腰肢澹薄妆,六朝 宫样窄衣裳。”《红楼梦》第五回:“贾母 素知 秦氏 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裊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这时,一个身材袅娜、衣着鲜丽、阔面大眼的年轻女人穿着高跟皮鞋匆匆地跑进房里来。”
7、[娜妮]nà nī
是浙江省方言,普通话“女儿”的意思。
8、[窈娜]yǎo nà
形容体态柔美。
9、[婑娜]wǒ nà
轻柔美好貌。
10、[雅典娜]yǎ diǎn nà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宙斯的第一个妻子墨提斯怀孕后,按预言将生下比宙斯强大的儿女。宙斯感到恐惧,便把妻子吞进肚里,顿觉头部剧痛,命火神劈开头颅,全副武装的雅典娜即从中跃出。曾与波塞冬相争,因出示第一棵橄榄树获胜,遂成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11、[批娅娜]pī yà nà
钢琴。
12、[佳娜莉]jiā nà lì
只以名字的形态出场过。
13、[蒙娜丽莎]méng nà lì shā
也译作莫娜丽萨。意大利画家达·芬奇1503—1506年为佛罗伦萨商人之妻蒙娜丽莎所作的肖像画。以“神秘的微笑”著称。
14、[波利安娜]bō lì ān nà
“波利安娜”/“波丽安娜”/“波莉安娜”为“pollyanna”的音译。在字典里POLLYANNA 是极度乐观、盲目乐观的意思。
15、[勐巴娜西]měng bā nà xī
“神奇美丽的地方、世外桃园”。
16、[鸣见娜美]míng jiàn nà měi
鸣见娜美(CV:广桥凉)。
17、[瞿卢折娜]qú lú shé nà
牛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黄》。
18、[罗摩衍娜]luó mó yǎn nà
“罗摩的游行”。
nuó
1、[袅娜]niǎo nuó
1.形容草木柔软细长:春风吹着~的柳丝。 2.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2、[娇娜]jiāo nuó
可爱的、婀娜的姿态。
3、[妸娜]ē nuó
同“婀娜”。
4、[飘娜]piāo nuó
随风飞动。形容飘动的姿态轻盈柔美。
5、[嫋娜]niǎo nuó
1.细长柔美貌。南朝 梁简文帝《赠张缵》诗:“洞庭 枝嬝娜,澧浦 叶参差。”唐 白居易《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他生的身躯嬝娜真堪美。”清 孙枝蔚《秋柳》诗:“嫋娜曾几时,忽如女失宠。”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章:“倏忽见一女郎,擎茶具,作淡装出,嬝娜无伦。” 2.摇曳。唐 杜甫《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征衣颯飘颻。”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勒笔右行,舖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嫋娜再三,斯可笑矣。”
6、[婀娜多姿]ē nuó duō zī
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7、[袅袅娜娜]niǎo niǎo nuó nuó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同“袅袅亭亭”。